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夏季攝生消息論》

 

作者:  整理:四時養生保健網 日期:24-07-2013

        《四時調攝箋 - 夏季攝生消息論》
  夏天的四月、五月、六月在五行屬火,在自然界主長養。也就是說自然界的萬物在這個季節裏茁壯成長,欣欣向榮。心在五行中也屬火,在五味中屬苦,火克金,而肺在五行中屬金,在五味中屬辛,苦味能克制辛味,所以在這個季節裏的飲食調攝,宜少吃苦味的食品,多食辛味的食品,以達到補養肺臟的目的。心臟之氣應發“呵”字之音而疏之,發“噓”字之音而順之。三伏之時,人的腹部常有冷的感覺,所以特忌下利,否則就會有宣洩陰氣之虞。也不宜用針灸療法,僅宜發汗。夏至過後,夜深時就有陰氣生髮,最好服些熱物,同時服一些補腎湯藥。在這個季節裏,人的心臟旺盛,腎臟衰弱,所以即使是天氣奇熱的時候,也不宜吃冷飲,冰凍蜜水、涼粉、冷粥,因為飽腹受寒,很容易導致霍亂。要盡可能避免食用瓜茄生菜,這些食物都屬凝滯之物,因原腹中才受陰氣,吃了後大多形成症塊,如患冷氣痰火的人,更要避免食用,上了年紀的老人尤其不可掉以輕心。在這個季節裏,人應盡可能避免去簷下、走廊、巷堂、破窗處乘涼,這些地方雖然涼快,但陰風邪氣卻很容易危害人體健康。而虛堂淨室,水亭樹蔭以及潔淨的空敞之處的自然清涼,更加適宜人的調息。在這個季節裏,人可以常常想像有一股冰涼之氣在自己體內迴圈,這樣炎熱之氣也會隨之減少,如果人老是想著天氣炎熱,那麼就會感覺更熱。每天適宜服用一些溫補平順丸散,飲食溫暖,不使吃得太飽,可以少食多餐。也適宜于服用桂湯、豆蔻、熟水,肥膩的食物應盡可能不吃。在這個季節裏,人不可以為貪求涼快而在星月之下露天而臥,也不可以在睡著之後讓人扇風取涼,那樣雖然可賺一時之快,但風侵入肌膚,隱患最大。人如果貪圖涼快在有汗時當風而臥,就很容易造成風痹,手足麻木,語言遲鈍、結巴,甚至造成四肢癱瘓。雖然不會人人如此,有的人一時僥倖,有的人立竿見影,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有的人年輕力壯,抵抗能力自然要強一些,所以一時僥倖,但以後卻仍會有以上症狀發生。如碰上年老體衰的人,則抵抗能力自然微弱,所以也就沒有一個可以倖免了。人的頭部是各種陽氣匯總的地方,尤其不能受風,所以臥室應注意不讓孔隙對著頭部,以保護生命之門。夏季三月,每天梳頭一二百下(但不可梳著頭皮,也不可在有風的地方梳),可以自然而然的去風明目。

  《養生論》載:“夏天象徵著茂盛。天地之氣交融,自然界的萬物正在成長。人應晚睡早起,對於日常生活不生厭煩心理。使志無怒,使花成果,使氣得泄,這既是夏天的自然界之規律,也是人應長期遵循的養生之道。若違背這一規律,則會使心受到傷害,導致秋天患上瘧疾,且愈者少,到冬至時病情更加嚴重。”

  又載:“夏季天氣熱,應當吃些豆類食品以降溫,不可聽之任之。這個季節禁飲溫湯,忌食得過飽,也不能在潮濕的地面睡覺和穿濕衣服。”

  《千金方》載:“夏七十二日,少吃苦味食物,多吃辛味食物,以補養肺氣。”

  《內經》上載:“夏季裏不能用冷石和鐵物當枕頭以取涼,這樣對人的眼睛危害極大。”

  陶隱居說:“冰水只可以用來浸物,以驅除物體上的因日曬留下的暑氣,但不能當水喝。因為喝到腹內之後,它就會與體內之熱氣發生衝突,以致體內陰陽失調,終於成疾。如能多用些飴糖拌食,以緩解酷暑,還是可以的。”

  《書》載:“從夏至後到秋分前這段時間裏,忌食肥膩、餅、油酥之類的食物,這些食物與酒漿瓜果互為排斥,夏天裏很多的疾病都是因此而來。”

  又載:“夏天裏不可在露天之下睡覺,這樣會使人皮膚長癬或風寒入肌。”

  又載:“夏天裏中了暑氣熱毒,到秋天定會變成瘧疾。如突然遇上大冷的天氣,人應該趕快防避。人輕易就染上了流行病,大多是這個原因所致。”

  《參贊書》載:“被太陽曬熱了的凳子不可以馬上就坐,否則將搐熱生豚瘡,冷生疝氣;人在大太陽下回來後,不能用冷水洗臉,這樣會損及眼目,大汗淋漓熱氣在身時,不能飲冷水和用冰涼的物體刺激身體,這樣會害人性命。”

  《書》載:“五六月裏,深山裏水坑中的積水大多含有魚鱉之類的精涎,飲用之後會患上瘕病。”

  《養生論》載:“夏天裏飲酒不宜大醉。清晨起來時喝一二杯炒蔥頭酒,可使人血氣通暢。”

  又載:“風毒、腳氣是因為腎虛之故。人生的命門屬腎,夏季裏,精化為水,以致腎氣衰微,所以人不宜放縱房事,否則會傷元氣。”

  《金匱要略》載:“在夏季的三個月裏不能吃豬心,以免死氣侵犯人的心靈。宜多吃苦蕒(苣蕒菜)以益心臟。”

  《養生論》載:“夏天裏最好燒五枝水洗澡,洗完後,附些香粉放在身上,可以驅除瘴毒,疏導風氣,滋養血脈,而且可以避免陰處汗濕之後的騷癢。”

  五枝湯方:桑枝、槐枝、桃枝、柳枝各一把,麻葉半斤,燒水一桶,去渣,就熱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用粟米磨粉一斤(如無粟米,可以葛粉代替),加青木香、麻黃根、香附子(炒)、甘松、藿香、零陵香(以上各二兩)。將後六味搗羅為末,和米粉拌勻,用稀絹袋裝好,浴後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