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蘿蔔
立春時節宜多食白蘿蔔。白蘿蔔是一種常見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略帶辛辣味。現代究認為,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化痰的作用。中醫理論也認為該品味辛甘,性涼,人肺胃經,為食療佳品,可以治療或輔助療多種疾病,本草綱目稱之為“蔬中最的利者”。
香菜
香菜也就是芫荽,又名胡荽,是由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引入的。它的嫩莖和鮮葉有種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點綴、提味之品,是人們喜歡食用的佳蔬之一。患感冒及食欲不振者、小兒出麻疹者尤其適合食用香菜。
香菜中含有許多揮發油,其特殊的香氣就是揮發油散發出來的。它能祛除肉類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獨特功效。《本草綱目》稱“芫荽性味辛溫香竄,肉通心脾,外達四肢”。在實際生活中它確實具有芳香健胃、祛風解毒之功,能解表治感冒,具有利大腸、利尿等功能,能促進血液迴圈。
但是,腐爛、發黃的香菜不要食用,因為這樣的香菜已沒有了香氣,根本沒有上述作用,而且可能產生毒素。並且,服用補藥和中藥白術、丹皮時,不宜服用香菜,以免降低補藥的療效。患口臭、狐臭、嚴重齲齒、胃潰瘍和生瘡者也不宜食香菜。
茭白
茭白又名茭筍、菰筍、茭瓜,是我國的特產蔬菜,與蓴菜、鱸魚並稱為“江南三二白采。由於其質地鮮嫩,味甘實,被視為蔬菜中的佳品,與肉類共炒,其味更鮮。嫩茭白的有機氮素以氨基酸狀態存在,味道鮮美,營養價值較高,容易為人體所吸收。中醫認為:茭白有祛熱、止渴、利尿的功效,春夏兩季食用尤為適宜。茭白還有解酒醉的功用。
豆芽
食用芽菜是近年來的新時尚,芽菜中以綠豆芽最為便宜,而且營養豐富,綠豆芽也是素食用主義者所推崇的食品之一。綠豆在發芽過程中,維生素C會增加很多,而且部分蛋白質也會分解為各種人所需的氨基酸,可達到綠豆原含量的七倍,所以綠豆芽的營養價值比綠豆更大。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因無意中吃了受潮發芽的綠豆,竟治癒了困擾全軍多日的壞血病,這是因為豆芽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綠豆芽中含有核黃素,口腔潰瘍的人很適合食用。綠豆芽富含纖維素,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有預防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胃癌、直腸癌)的功效。它有清除血管壁中膽固醇和脂肪的堆積、防止心血管病變的作用。中醫認為經常食用綠豆芽可清熱解毒、利尿除濕、解酒毒熱毒。綠豆芽是祛痰火濕熱的家常蔬菜,凡體質屬痰火濕熱者,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而且多嗜煙酒肥膩者,如果常吃綠豆芽,就可以起到清腸胃、解熱毒、潔牙齒的作用。
綠豆芽纖維較粗,不易消化,且性質偏寒,所以脾胃虛寒之人不宜久食。
蔥
蔥為百合科草本植物蔥的全草或鱗莖。入藥多用香蔥。鱗莖入藥,稱為蔥白。蔥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對痢疾桿菌及皮膚真菌抑制作用更強。流行病學觀察到,經常吃蔥的人,雖有脂多體胖者,但膽固醇並無過高表現,並且體質強健。
蔥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胡蘿蔔素、粗纖維、煙酸、鈣、磷、鐵,還含蔥蒜辣素、揮發油、二烯丙基硫醚。
蔥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解毒散凝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輕症、癰腫瘡毒、疾脈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
初春時期的蔥是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這個季氣候無常,感冒發生率高,有些腸胃病如胃病、慢性腹瀉以及關節痛會厲害起來,這時除用藥外,適當吃些蔥,能緩解病情。用蔥烹調葷食還能預防春季呼吸道感染。
春季吃蔥還能提高消化功能,有助於消除胃腸一年來積下的污垢,並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強身健體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