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人的生活簡樸,就以蔬菜來說,多數都是在種主糧之余附帶種些,或者採摘野菜作為補充。唐孫思邈的食治方及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所列的菜,很多是現代人少吃的,有的甚至已經成為藥材,例如:夏枯草,蒼耳,蒲公英,薯蕷,(淮山)等。
《內經》有云:“五谷為養”、五菜為充,所以輔助穀氣”。那時的人已經知道光吃米糧還不夠,還需要吃蔬菜作為輔助“穀氣”。意即補充營養及流通腸胃。周代流傳的民謠、《詩經》記載不少采野菜的情形。例如“關雎”篇中的荇菜(莕菜)、蒼耳、車前草等,在當時的社會兼有食用及治療的用途。
其中荇菜(莕菜)治熱淋及瘡腫及寒熱諸癥,可能具抗菌作用。蒼耳是現今常用的驅風止頭痛及皮膚敏感的藥材,而車前草對泌尿系統炎癥有效,車前子則補腎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