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多吃鹼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鹼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並能防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鹼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
這裏所說的酸鹼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質,而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留在體內的元素的性質。常見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見的鹼性元素有鉀、鈉、鈣、鎂等。有的食物,如番茄、橘子,口味很酸,卻都是地地道道的強鹼性食物,因為它們在體內代謝後的最終元素是鉀元素等。一般地說,大米、麵粉、肉類、魚類、蛋類等食物幾乎都是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牛奶、山芋、土豆、豆製品及水產品等則都是鹼性食物。
同樣,在選擇日常飲用水時,我們也應該選擇弱鹼性的水。對於水來說,水中是否含有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是決定其酸鹼性的關鍵。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鹼性水,因為大自然賦予其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純淨水,顧名思義,水中除了水分子,什麼都沒有,水性自然呈酸性。現在,市場上流行的人工礦物質水由於人為添加了礦物質,破壞了水的酸堿平衡,因此,甚至比純淨水還顯酸性。
注意科學飲食,改進膳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血管硬化可望得到延緩和逆轉。
吃魚有助改善心情
不管你是重度憂鬱或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吃鮭魚或其他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就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之前的研究顯示,血液中Ω-3的含量低與許多嚴重的心理疾病有關,包括重度憂鬱症、躁鬱症、注意力不足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第46屆美國身心學會科技年會上報告,他們最新的研究指出,Ω-3能顯著影響每個人的心理健康。在他們的研究中,血液中Ω-3脂肪酸含量低的人比較會有輕度至中度的憂鬱症症狀、比較悶悶不樂、比較衝動:相反,血液中Ω-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人,試驗的結果是比較愉快的。
因此,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星期至少要吃2份富含油脂的魚類,因為有許多證據顯示,魚肉的Ω-3脂肪有助於對抗心血管疾病。這是第一次有人在心理研究中調查油脂,研究人員表示,Ω-3含量也對心理疾病有影響的證據目前還不足,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斯道爾表示,大多數美國人覺得他們所吃的食物中,很難攝取足夠的Ω-3脂肪酸。他指出,典型的日式飲食比美國飲食所含有的Ω-3脂肪酸多10倍:他建議,成人要吃高品質的魚油膠囊,以增加他們的Ω-3攝取量,並減少攝取含有Ω-6脂肪酸的食物,像用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所油炸的食物。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寵物狗不但能鼓舞心臟病人,還可實際改善他們的健康,包括減低焦慮程度、壓力激素指數及肺部壓力等。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醫療中心在近80名心臟病病人身上,測試探訪病人的治療犬對他們的實際治療成效。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心臟接上長導管後,量度治療犬探病前後的壓力變化。他們發現,巨型大白熊犬等治療犬在陪伴病人僅12分鐘後,病人情況即有所改善,他們的焦慮程度減少24%,壓力激素指數降低17%,肺部壓力亦減10%。醫院心臟護理部主管醫生戈德哈貝爾說:“數位顯示病人呼吸問題減少,會有較好的病情預斷,對康復很重要,同時亦令病人心情更好。”研究人員指出,寵物狗甚至能減慢心臟病惡化過程,有心臟科醫生建議病人飼養寵物以幫助減輕病情,至少它們能幹病榻旁支持主人。有病人甚至認為,醫生維持了病人的身體生命,寵物狗支援的卻是心靈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