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預防便祕食譜》

 

作者: 整理:四時養生保健網 日期:10-01-2013

發生便祕的原因多半是纖維不足、水分不足,因此,可以在菜單中加入高纖食材,以及多多補充水分。

不管是藥妝店架上販售的產品,還是電視購物台,都可以發現最熱銷的產品,非有助排便的產品莫屬,可見得便祕真是現代人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便祕不只令人不適,甚至還可能讓有高血壓的老人因過度出力而腦出血,因此,確實不能等閒視之,有沒有什麼辦法可預防便祕呢?

便祕原因多多
屏東基督教醫院營養室組長劉純君表示,臨床上看到有便祕問題的人真的很多,不論是老的或小的,從6個月的小嬰兒、幼兒,到70、80歲的老人都有。而不同年齡層的便祕原因也略有不同。以1歲以下嬰兒來說,發生便祕的原因多半是纖維不足、水分不足,以及爸爸媽媽為了幫助嬰幼兒成長而使用鐵劑或鐵強化奶粉;而幼童及學齡兒、青少年族群,便祕的原因常是攝取蔬果太少纖維不足,以及攝取水分不足。

而成年人的便祕除了包括纖維攝取不足外,有些人反而是補充太多纖維產品,但是水喝得不夠,反而導致便祕,而很多人怕胖限制油脂攝取,糞便不夠滑潤,也可能引發便祕,還有不少愛美人士為了減肥而長期濫用及依賴軟便劑、緩瀉劑也會引發便祕。

另外,孕婦因胎兒壓迫的關係,也容易有便祕的情形。老年族群的便祕通常是因吃不多,纖維、水分及油脂食物攝取不足,而老年人慢性病多,服用的藥物如某些降血壓藥、肌肉鬆弛劑、制酸劑、鈣片與鐵劑,以及某些抗憂鬱藥,感冒服用含可待因的咳嗽藥、感冒藥中的抗組織胺,都是可能引發老年人便祕的原因。

蔬菜攝取要增加
很多便祕患者常疑惑,認為自己每天都有吃蔬菜和水果,怎麼可能不夠?劉純君說,營養建議每日應該五蔬果,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份蔬菜的量,其實應該是要菜煮熟後,飯碗能裝8分滿的量算1份,每天要吃3份,再加2份水果。像一般外帶便當裡一道菜只有小小的方格空間,這樣是完全不夠的,如果沒時間自己準備便當,老是靠便利商店或自助餐便當裹腹的人,就很容易纖維攝取不足。

一般人則建議起床後就喝一杯300c.c.室溫冷開水,刺激胃結腸蠕動機制,食物則盡量選擇粗糙,吃飯要吃菜配飯,也可以選擇黑棗汁、香蕉、地瓜、木瓜、帶皮蘋果、乳酸菌、寡糖、堅果類,有乳糖不耐症者,則可以喝鮮乳。

調理體質,排便順暢
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吳明珠表示,除了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中醫認為身體的問題也會影響排便,中醫通常把便祕的型態分成兩大型,一種是實證的便祕,一種是虛症的便祕。實證型便祕可分為熱結型及氣滯型,簡稱為「熱祕」及「氣祕」。熱祕和現代人愛吃肉及高油脂食物有關,油脂及肉在中醫都屬於熱性,若纖維又吃得不夠,易使得腸道乾澀而引發熱結型便祕,這類患者常同時有口臭及唇瘡,怕熱且往往面色紅赤,也易有腹脹腹痛,要改善便祕,必須朝清熱潤腸方向進行。

而氣祕多半是平日經常久坐少動,以及情緒經常壓抑、憂鬱,或容易激動及情緒失控所致,症狀是想解便又解不出,常覺脹氣及噯氣,及食慾不振,改善方向是順氣導滯,並配合多運動。

至於虛症的便祕簡稱虛秘,包括氣虛及血虛,而陽虛型便祕則稱為冷祕。氣虛多因體弱多病引起脾氣虛弱、中氣不足,因此造成腸胃蠕動無力,好發於老人及先天稟氣不足者,改善方向是益氣潤腸。而產後婦女、久病者及進行過大手術後的病人、體衰的老人等,因失血多以致氣血虧虛也易便祕,患者通常臉色蒼白無血色,常頭暈心悸,改善方向以養血潤燥為主。

而冷祕則因先天不足或久病陰陽失調而引致陽虛,因陽氣羸弱,這類患者通常臉色發白、四肢冰冷喜食熱飲,易有小便清而多、大便澀不易解的症狀,醫師建議,冷祕宜溫陽通便。

《 預防便祕的食譜 》
五穀米漿
材料:五穀米100克、地瓜(南瓜)100克、花生100克、核桃50克、芝麻50克、果寡糖適量。
作法:

1.米洗乾淨後泡水4至6小時,地瓜(南瓜)去皮切塊。
2.花生、核桃、芝麻放入炒鍋中以小火乾炒,炒至有香味後關火。
3.將泡軟的米、炒過的花生、核桃、芝麻和地瓜(南瓜)加水放入食物調理機打成泥。
4.將生米漿放入鍋中,開中火煮,加入熱開水調整米漿濃稠度,再煮沸騰。關火,待加入果寡糖調味後,再煮沸騰即可。
Tips

1.五穀米及地瓜、南瓜,都是屬於富含高纖的食物。
2.花生、桃仁及芝麻都含有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
3.這道食譜不只大人適合,連幼兒便祕食用都很安全。

高纖漢堡排
材料:豬絞肉70克、板豆腐50克、胡蘿蔔30克、高麗菜30克、油、鹽、胡椒粉、番茄醬適量。
作法:

1.胡蘿蔔與高麗菜放入食物調理機,攪打成泥濾去水分,板豆腐壓碎用不織布袋壓乾備用。
2.將豬絞肉拌入蔬菜豆腐泥,用雙手搓揉成扁圓形。
3.熱鍋將肉排放入不沾平底鍋中,煎至表面定型,即可翻面,重複同樣動作至漢堡肉排表面微焦即可。
4.撒上胡椒及番茄醬即可。

Tips

1.胡蘿蔔泥一直被用來治療便祕,不只成人適合,兒童便祕也適用。
2.中醫認為豆腐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能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有助改善便祕。
3.高麗菜纖維含量高,建議應搭配足夠的水分。

陽光高纖寶寶餐
材料:南瓜100克、熟五穀粥50克(嬰幼兒用嬰兒麥粉)、蛋1顆、嫩豆腐半塊、甜菜根50公克(可用可不用)、胡蘿蔔100克、高麗菜50克、木瓜100克
作法:

1.南瓜、甜菜根、胡蘿蔔洗淨去皮切小塊裝碗備用,雞蛋加水打勻裝碗備用,嫩豆腐切大塊備用。
2.將裝有南瓜塊、甜菜根塊、胡蘿蔔塊、豆腐的碗,另一碗裝蛋水,同時放入電鍋,鍋外倒1杯水,按下開關待跳起即可。
3.起鍋煮熱水,將高麗菜燙熟,撈起備用。
4.將所有熟食材倒入食物調理機打勻,加入木瓜打成泥即可餵食。
Tips

1.這道菜對咀嚼困難的老人也很適用。
2.甜菜根顏色為紅色,是用來讓食物增色,可用可不用。
3.如成人不喜歡食物呈泥狀,也可把高麗菜及胡蘿蔔刨成細絲,用電鍋煮軟爛即可。
涼拌三絲
材料:綜合乾燥海藻一大把、小黃瓜1條、白蘿蔔1節、大蒜3瓣、蔥2大枝、日式柴魚甜醬油。
作法:

1.乾燥海藻先洗去鹽粒,泡水20分鐘後漲大瀝乾水分,切條狀備用。
2.小黃瓜洗淨刨成絲,白蘿蔔去皮後也刨絲並瀝乾水分備用。
3.大蒜拍過切碎,蔥洗淨切成和黃瓜絲、白蘿蔔絲等長備用。
4.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淋上日式柴魚甜醬油即可食用。
Tips

1.海藻具有清熱、軟堅散結作用,適合好食肉類、高油脂及辛辣等厚味,以致熱結者,且具有膠質及黏性纖維,對各類便祕皆有幫助,但體質較虛寒者宜適量攝取。
2.白蘿蔔性味甘辛微涼,能清熱化痰、順氣止咳、健胃消食、健脾益氣,民間常用來治習慣性便祕。
3.小黃瓜性味甘寒,能清熱、利尿、除濕、滑腸、降脂。
決明烏梅茶
材料:仙楂3錢、甘草2片、決明子4錢、陳皮1錢、烏梅3顆。
作法:

1.將仙楂、甘草、決明子、陳皮放入缽中搗碎。
2.烏梅用刀切成碎片後,放入缽中一起混勻,裝入袋中綁緊成茶包。
3.將茶包放入杯中,沖入1000c.c.熱水,靜置3~5分讓其出味即可飲用,可連續沖泡。
Tips

1.陳皮能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助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
2.仙楂味酸、甘,性微溫,有活血化瘀、消食化積作用,甘草性味甘平,可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袪痰止咳、調和諸藥,決明子性味苦、甘、鹹、微寒,入肝、腎、大腸經。有清肝益腎、明目、利水通便作用。
3.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新陳代謝、清肝益腎、降血脂;此外還能使排便順暢,而且也不會有腹瀉等症狀。
參歸燉雞
材料:母雞1隻、人參6錢、當歸6錢、紅棗10顆、小米1小碗、水8碗、鹽、蔥、薑、米酒適量。
作法:

1.小米洗淨備用。
2.雞洗淨,從雞身下略切一個小口,將糯米塞入後,用雞腳把孔洞塞好避免小米溢出。
3.所有藥材略洗淨後一併置於砂鍋內,蔥薑一併加入,加水用小火慢燉,約1至2小時雞煮熟爛,即可加鹽調味食用。
Tips

1.母雞在中醫認為性味甘溫,能溫中健脾、補益氣血、補精填髓。
2.人參有安神定悸,大補元氣之功,當歸可補血,紅棗則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適合氣虛、血虛便祕。
3.小米性味甘、鹹,微寒,具有滋養腎氣、健脾利腸、清虛熱及安眠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