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也要講究陰陽調和,現代人來說,素食主義是一種流行,其理由是吃素可以健康。的確,素食(如穀類、水果、蔬菜、豆類、乳類等),由於膽固醇、脂肪等含量極少,所以不容易造成血管堵塞等,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純淨的身體內環境,可使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然而,素食也講究陰陽調和,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有:「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一旦陰陽失衡,就會使身體遭遇不適。例如,紅薯是易產生胃酸的食物,如果進食過多,就可能會產生過多的胃酸,影響身體健康。但如果搭配土豆吃,就會避免這一症狀的發生。這是由於,紅薯屬於偏酸性食物,「酸」在中醫理論中屬「陰」;土豆屬於偏鹼性,則屬「陽」。二者混合吃,就等於中和酸鹼,這就是食物中的「陰陽平衡」的道理,萬物源自一理。
有人認為,素食性平和,多吃或少吃哪一種都無所謂,但實際上,素食也一樣具有明顯的陰陽特性。一般來說,吃進肚子感覺發酸的多數屬於偏酸性,屬陰;反之,則為鹼性食物,屬陽。在糧食作物中,鹼性(即陽性)食物一般以豆類居多,偏酸性(即陰性)的一般有蔬果、薯類、米、面等。所以,在每餐的飲食中,只有做到酸鹼同吃,陰陽平衡,才能避免因酸性食物過量而引起的胃病,因鹼性食物過多而引起的不易消化等問題。
當然,如果吃了過多的酸性食物,而又沒有合適的鹼性食物搭配,就可在茶餘飯後飲茶或喝生搾檸檬汁,因其都屬鹼性,因此可創造出「酸鹼平衡(陰陽平衡)」的環境來。總之,只有多瞭解食物的陰陽特徵,並將其運用到日常飲食中來,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吃水果要注意陰陽平衡
水果富含糖、維生素等各種營養元素,科學進食對身體非常有益。但是,水果性質有寒熱之分,人的體質也有寒熱、虛實之分,一旦錯吃,便可造成「陰陽失衡」。因此,吃水果時要注意「陰陽平衡」。
吃水果,看體質
水果進入體內,也會因為自身的陰陽屬性對人體產生「寒、熱、溫、冷」的作用,所以體質不同,對水果的選擇也應有所差別。
寒性體質:寒性體質者經常會出現手足冰冷、臉色蒼白、喜熱飲等表現,有些人即使在炎炎夏天也會有寒冷感等,這一體質的人最適宜多吃些溫熱性的水果,如荔枝、桂圓、火龍果等。
熱性體質:熱性體質者常會有熱感,表現為臉色紅赤、易口渴舌燥、喜冷飲、進入冷氣房就倍感舒適等症狀,這類人群最適合多吃寒涼性的水果,如梨、柿子等。
中性體質:中性體質者一般體質較好,不寒不熱,這類人不管吃哪類水果,只要不過量,一般都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吃水果,看環境
吃水果時還要考慮到地形、氣候的影響,例如,在亞熱帶地區,由於受天熱、地暑的影響,天氣會炎熱難擋,極易發生頭痛、身熱、口渴、心煩等現象,因此,為了使身體達到「陰陽平衡」,就要選擇一些寒、涼性的水果來吃,如西瓜、奇異果、香瓜等;而在寒冷地區,天寒地凍,則適宜多吃寫熱性水果,如荔枝、榴蓮、菠蘿、龍眼、水蜜桃等。
吃水果,不當飯
我們知道,人體的健康需要多種營養素來維持,雖然水果具有一定的營養,但不能補充我們人體所需的全部,即便遵循水果陰陽平衡,但仍然不能滿足人體的全部所需。也就是說,主食、蔬菜、肉蛋、水果等做到大範圍的均衡攝入,陰陽平衡才是健康之道。所以,那些以水果代替正餐的做法萬萬要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