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潤腸 |
香蕉、竹筍、地瓜、紅白蘿蔔、芋頭、牛蒡根、蓮藕、芥菜、各種水果 |
止渴 |
紅白蘿蔔、番茄、西瓜、大小黃瓜、絲瓜、冬瓜、梨、荸薺、涼薯、豆腐、苦瓜 |
療飢耐餓 |
糙米、薏苡仁、糯米、芋頭、各種堅果 |
頻尿 |
白果、淮山、牡蠣、各種乾果、人參、當歸、薏苡仁、芡實、蓮子、菱角 |
糖尿病 |
淮山、豆腐、竹筍、荸薺、涼脆薯、梨、白蘿蔔、蘆筍、甘蔗汁、牡蠣、糙米、地骨皮、蜂王漿、大蒜、桑葉、桑椹、苦瓜、蒲公英 |
咳嗽 |
百合、杏仁、白果、梨、白蘿蔔、西瓜皮、薤白、大蒜、桑葉、苦瓜 |
外感頭疼、鼻塞、身重疼 |
蔥白、大蒜、薤白、韭菜、九層塔、薄荷、紫蘇、小茴、芫荽、茶、芥茉、薑、桂葉、桂皮、桑葉、菊花或葉、忍冬與花、荷葉 |
流鼻血及各種不正常出血 |
蓮藕根莖葉、菊花與葉、枸杞子與葉、莖、桑葉與皮、芒花、絲瓜與天蘿水、各種菜的花、佛手瓜與龍鬚茶、龍葵、艾、浮萍、茄子、蕃茄、茭白筍、莧菜、紅莧菜、紅白蘿蔔、南瓜、牛蒡根、菠菜、海帶、紫菜 |
胃潰瘍 |
生白蘿蔔不去皮、蓮藕、生豆腐、西瓜皮、糙米、薏苡仁、苦瓜、各種苦菜類如芥菜、青皮、柳橙皮、枳殼 |
手足冰冷與麻痺 |
各種辛辣或辛涼食品,如蔥、韭、薤白、胡椒、辣椒、九層塔、五香粉、花椒、芥末、酒、小茴葉、洋蔥。或羊肉、狗肉、蛋、豬腦、海鮮、各種乾硬果,如胡桃、松子。 |
失眠 |
荷包蛋、豬腦、豬肝、魚卵、各種乾堅果,如杏仁、胡桃、腰果、柏子仁、酸棗仁、牡蠣、九孔、糖 |
心悸跳 |
紅棗、黑棗、人參、糯米、龍眼及肉、荔枝及肉、薏仁、蓮子、菱角、玉米鬚、芡實、各種香菇、尤其靈芝 |
腹痛、腹瀉 |
橘皮、檸檬、柳橙、枳、柚、各種柑橘類未成熟者,或薏苡仁、淮山、蓮子、空心菜、蓮藕及葉、菱角、茭白筍、各種菇,尤其靈芝 |
記憶力減退、老人癡呆 |
同[失眠] |
膽固醇、血脂肪高、尿酸過多 |
各種酸與苦的食品 |
腰背足疼痛 |
鱔魚、鰻、泥鰍、地龍、牛蒡 |
胃為水穀之海,具有腐熟水穀的功能,脾能運化水穀精微,把食物的精華輸送到全身。
食品的分類:
清補 |
山藥,蓮子、百合、冰糖、桑椹、藕、豆腐、蜂蜜,赤小豆、綠豆、鴨、甲魚、蚌肉、鴨蛋、麵筋、牛乳、 薏苡仁、粳米、小麥芽 |
溫補 |
羊毛、牛肉、狗肉、雞、鴿、鱔魚、海參、淡菜、荔枝、桂圓、桃核、板栗、紅糖、胡蘿蔔、糯米 |
脾病 |
粳米飯、牛肉、棗、葵 |
甘 |
心病 |
麥、羊肉、杏、薤 |
苦 |
腎病 |
大豆黃卷、豬肉、栗、藿 |
鹹 |
肝病 |
麻、犬肉、李、韭 |
酸 |
肺病 |
黃黍、雞肉、桃、蔥 |
辛 |
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脾氣黃,宜食鹹;肺色白,宜食苦;腎色黑,宜食辛。
正月 |
腎氣受病,肺氣弱,宜減酸增辛,助腎補肺,養胃氣。 |
二月 |
腎微肝旺,宜戒酸增辛,助腎補肝 |
三月 |
腎氣以息,心氣漸,水氣正旺,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 |
四月 |
肝臟已病,心臟漸壯,宜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 |
五月 |
肝臟氣休,心火旺相,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精氣。 |
六月 |
肝微脾旺,宜節飲食,遠聲色,須飲食溫軟,不合太飽,時飲粟米溫湯,豆蔻熱水最宜。 |
七月 |
腎心少氣,肺金初旺,宜安靜性情,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 |
八月 |
心臟氣微,肺金正旺,宜減苦增辛 |
九月 |
陽氣衰,陰氣盛,暴風時起,忌孔隙賊風傷人,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 |
十月 |
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宜減辛增苦,養腎氣以助筋力。 |
十一月 |
腎氣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絕鹹,靜攝以迎初陽。 |
十二月 |
土氣旺相,水氣不行,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 |
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素問》: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
善養性者,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蓋飽中飢,飢中飽,飽則傷肺,飢則傷氣。若食飽,不得便臥,即生百病。
穀類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粳米 |
甘,平 |
入脾胃經 |
秈米 |
甘,微溫 |
入脾胃經 |
糯米 |
甘,溫 |
入脾、肺經 |
小米 |
甘、鹹,涼,陳者苦寒 |
入脾、腎經 |
小麥 |
甘,微寒 |
入心、脾、腎經 |
大麥 |
甘、鹹,涼 |
入脾、胃經 |
蕎麥 |
甘、涼 |
入脾,大腸經 |
玉米 |
甘,平 |
入脾、肺經 |
高梁 |
甘、澀,溫 |
入脾、胃經 |
苡仁 |
甘,淡,涼 |
入脾、肺、腎經 |
青稞 |
鹹,平 |
入脾、胃經 |
食物 |
功效 |
苡仁 |
可治風濕、消水腫、醫乾濕腳氣,防高血壓、健脾胃、補肺清熱、潤膚美容兼減肥、抗腫瘤防癌、增強免疫力。 |
糙米 |
益氣中和除濕氣、整腸利便,對腳氣病有獨特功效。 |
高梁 |
味甘澀,性溫,入脾、胃經、具溫中健脾、益胃固腸,止吐止泄等效能,適用於脾胃虛弱、小兒發育不良、腹泄等。 |
大麥 |
味甘性涼,具溫中益氣、止渴除煩、利尿之效,適用於消化不良、嘔吐泄瀉,消渴多飲、產後大便秘結等。 |
篙麥 |
味甘性涼,具開胃消積、下氣利腸,止汙消炎、止帶濁之功效,其所含營養,亦是糧食作物中的佼佼者。 |
珍珠米 |
味甘淡、性涼,健脾利濕、清血排膿,鎮痛作用,亦有降血壓與降血糖效果。 |
芡實 |
固腎益精、補脾去濕,治泄瀉滯濁,小便不禁、夢遺滑精,腰膝瘀痛。 |
小米 |
又名栗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益腎利尿、除熱解毒,常食亦有美白之功效。 |
小麥 |
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可養心安神,治療心悸失眠等症,乃糧中之寶。 |
燕麥 |
性乾味甘活血補氣,可降血液中之膽固醇,美容養顏。 |
黑米 |
黑米為米中之王,可活血壯骨骼,滋陰入腎調和五臟,益元開揖,增強體力改善體質。 |
豆類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黃大豆 |
甘,平 |
入脾、大腸經 |
黑大豆 |
甘,平 |
入心、肝、腎經 |
赤小豆 |
甘、酸,平 |
入心、小腸經 |
綠豆 |
甘、寒 |
入心、胃經 |
蠶豆 |
甘,平 |
入脾、腎經 |
白扁豆 |
甘、平 |
入脾、胃經 |
豌豆 |
甘、平 |
入脾,胃、大腸經 |
豇豆 |
甘,平 |
入脾、胃經 |
畜產類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豬肉 |
甘、鹹,平 |
入脾、胃、腎經 |
牛肉 |
甘,平 |
入脾、胃、腎經 |
羊肉 |
甘、溫 |
入脾、腎、心經 |
馬肉 |
甘、酸,寒 |
入脾、腎經 |
狗肉 |
鹹,溫 |
入脾、胃、腎經 |
兔肉 |
甘、涼 |
入胃、大腸經 |
畜乳 |
甘 |
- |
畜內臟 |
和畜肉相似 |
歸其同名之經 |
禽類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雞肉 |
甘,平 |
入脾、胃經 |
鴨肉 |
甘、鹹,平 |
入胃、腎經 |
鵝肉 |
甘,平、偏寒 |
入胃、肺經 |
雀肉 |
甘,溫 |
入肝、腎經 |
鵪鶉肉 |
甘,平 |
入脾、肺經 |
禽蛋 |
和禽肉相似 |
|
禽血及內臟 |
與畜內臟類似 |
與畜內臟類似 |
水產動物類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鯉魚 |
甘,平 |
入脾、胃、肝、肺經 |
鰣魚 |
甘,平 |
入脾、胃經 |
鱔魚 |
甘,溫 |
入肝、脾、腎經 |
泥鰍 |
甘,平 |
入脾經 |
鰻魚 |
甘,平 |
入脾、胃經 |
黃花魚 |
甘,平 |
入胃、腎經 |
帶魚 |
甘,平 |
入脾、胃經 |
魚翅 |
甘,平 |
入脾、腎經 |
蛤、蚌 |
鹹、寒 |
入肝、胃經 |
蟶子 |
鹹、寒 |
入脾、胃經 |
蜆子 |
鹹、寒 |
入脾、胃經 |
蚶子 |
甘,平,微溫 |
入心、脾經 |
田螺 |
甘、鹹,寒 |
入膀胱經 |
牡蠣肉 |
甘、鹹,微寒 |
入肝、腎經 |
貝類 |
鹹,平 |
入肝、腎、脾經 |
鮑魚 |
甘、鹹,平 |
入肝、腎經 |
蝦 |
甘、鹹,溫 |
入脾、腎經 |
蟹 |
鹹、寒 |
入胃經 |
海蜇 |
鹹,平 |
入肝、腎經 |
鱉龜 |
甘、酸、鹹,平 |
入腎經 |
田雞(青蛙) |
甘,平 |
入膀胱、脾、胃經 |
蛤蟆油 |
甘、鹹,平 |
入肺、腎經 |
烏賊魚 |
鹹,平 |
入肝、腎經 |
海參 |
鹹,平 |
入心、腎經 |
燕窩 |
甘,平 |
入肺、脾、腎經 |
食用油脂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豆油 |
辛、甘,溫 |
入大腸經 |
花生油 |
甘,平 |
入肺、胃經 |
麻油 |
甘,涼 |
入肝、腎經 |
菜子油 |
辛,溫 |
入脾、胃經 |
蔬菜類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白菜 |
甘,平 |
入胃、大腸經 |
油菜 |
辛、涼 |
入肝、脾經 |
薺菜 |
甘,平 |
入肝、脾經 |
菠菜 |
甘、涼 |
入肺、胃經 |
蒿子稈 |
辛、甘,平 |
入脾、胃經 |
蕹菜 |
甘,寒 |
入肝、大腸經 |
莧菜 |
甘、微苦,涼 |
入肝、大腸、膀胱經 |
韭菜 |
辛、甘,溫 |
入胃、肝、腎經 |
芹菜 |
甘、微苦,涼 |
入肝、胃經 |
生薑 |
辛,溫 |
入肺、胃、脾經 |
香菜 |
辛,溫 |
入肺、胃經 |
辣椒 |
辛,熱 |
入脾、胃經 |
蔥 |
辛,溫 |
入肺、胃經 |
蒜 |
生:辛熱;熟:甘溫 |
入脾、胃、肺經 |
薯類 |
甘,平 |
入肺、脾、腎經 |
芋艿 |
甘、辛,平 |
入胃、大腸經 |
慈菇 |
甘、微苦,涼 |
入心、肝、肺經 |
冬蟲夏草 |
甘,溫 |
入肺、腎經 |
黃花菜 |
甘,涼 |
- |
磨菇、香蕈類 |
甘、平,偏涼 |
入肝、胃經 |
木耳 |
甘,平 |
入胃、大腸經 |
海帶,海藻 |
鹹,寒 |
入肝、腎經 |
紫菜 |
甘、鹹,寒 |
入肺經 |
葛仙米 |
甘、淡,寒 |
入肝、胃經 |
黃瓜 |
甘,涼 |
入肺、胃、大腸經 |
絲瓜 |
甘,涼 |
入肺、肝經 |
南瓜 |
甘,溫 |
入脾、胃經 |
葫蘆 |
甘、淡,平 |
入肺、脾、腎經 |
冬瓜 |
甘、淡,涼 |
入肺、大腸、小腸、膀胱經 |
西紅柿 |
甘、酸,微寒 |
入胃經 |
茄子 |
甘,涼 |
|
蘿蔔 |
甘、辛,生者性冷,熱者性溫平 |
入肺、胃經 |
胡蘿蔔 |
甘,平 |
入肺、脾、肝經 |
藕 |
生者甘寒,熟者甘溫 |
入心、脾、胃經 |
萵苣 |
苦、甘,涼 |
入小腸、脾經 |
茭白 |
甘,寒 |
入胃、膽經 |
竹筍 |
甘,寒 |
入肺、胃經 |
水果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甘蔗 |
甘,寒 |
入肺、胃經 |
金橘 |
酸、甘,溫 |
- |
橘 |
甘、酸,涼 |
入肺、胃經 |
橙 |
酸、甘,涼 |
入肺、脾經 |
柚 |
酸、甘,寒 |
入肺、脾經 |
檸檬 |
酸,平 |
入肺、胃經 |
蘋果 |
酸、甘,平 |
入脾、肺經 |
沙果 |
酸、甘,平 |
入心、肝、肺經 |
梨 |
甘、微酸,涼 |
入肺、胃經 |
桃 |
甘、酸,溫 |
入肝、大腸經 |
李 |
甘、酸,平 |
入肝、腎經 |
杏 |
酸、甘,微溫 |
- |
酸梅 |
酸,平 |
|
枇杷 |
甘、酸,涼 |
入脾、肺經;未熟味酸者,入肝經 |
山楂 |
酸、甘,微溫 |
入肝、胃經 |
櫻桃 |
甘,溫 |
入脾、胃經 |
海棠 |
甘、微酸,平 |
入脾、胃經 |
獼猴桃 |
甘、酸,寒 |
入胃、膀胱經 |
無花果 |
甘,平、偏寒 |
入肺、脾經 |
楊梅 |
甘、酸,溫 |
入肝、胃經 |
菠蘿 |
甘、微酸,平 |
入脾、胃經 |
香蕉 |
甘,寒 |
入脾、胃經 |
葡萄 |
甘、酸,平 |
入脾、肝、膀胱經 |
楊桃 |
甘、酸,寒 |
入肺、胃、膀胱經 |
石榴 |
酸,溫 |
入脾、胃經 |
柿 |
甘、澀,寒 |
入心、肺、脾經 |
西瓜 |
甘,寒 |
入胃、膀胱經 |
香瓜 |
甘,寒 |
入肺、胃經 |
菱角 |
鮮者甘涼,熟者甘平 |
- |
荸薺 |
甘,寒 |
入胃經 |
乾果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花生 |
甘,平 |
入脾、肺經 |
芝麻 |
甘,平 |
入肝、腎、脾、肺經 |
栗子 |
甘,溫 |
入脾、腎經 |
蓮子 |
甘、澀,平 |
入心、脾、腎經 |
芡實 |
甘、澀,平 |
入脾、腎經 |
桃核 |
甘,溫 |
入肺、腎經 |
葵花子 |
甘,溫 |
入大腸經 |
榧子 |
甘,平 |
入肺、胃、大腸經 |
榛子 |
甘,平 |
入脾、胃經 |
松子 |
甘,平 |
入肝、肺、大腸經 |
百合 |
甘、苦,平 |
入心、肺經 |
銀杏 |
甘、苦、澀,平(有毒) |
入肺、腎經 |
大棗 |
甘,平 |
入脾、胃經 |
南瓜子 |
甘,平 |
- |
西瓜子 |
甘,平 |
入肺、胃經 |
荔枝 |
甘、酸,溫 |
入心、脾經 |
桂圓 |
- |
- |
橄欖 |
甘、澀、酸,平 |
入肺、胃經 |
檳榔 |
苦、辛,溫 |
入脾、胃、大腸經 |
調味品
食物 |
性味 |
歸經 |
紅麴 |
甘、溫 |
入肝、脾、大腸經 |
醬 |
鹹,寒 |
入脾、胃經 |
酒 |
甘、苦、辛,溫 |
- |
醋 |
酸、苦,溫 |
入胃經 |
酒釀 |
甘、辛,溫 |
- |
糖 |
紅糖甘溫,白糖甘平 |
- |
飴糖 |
甘、溫 |
入脾、肺經 |
芥末 |
辛,熱 |
入脾、胃經 |
茴香 |
辛,溫 |
入胃、腎經 |
花椒,胡椒 |
辛,溫 |
入脾、肺、腎經 |
玫瑰花 |
甘、微苦,溫 |
入肝、胃經 |
桂花 |
辛,溫 |
- |
瓊脂 |
甘、鹹,寒 |
入胃經 |
蜂蜜 |
甘,平 |
入肺、脾、大腸經 |
豆豉 |
苦,寒 |
入肺、胃、膀胱經 |
食鹽 |
鹹,寒 |
入胃、肝、腎經 |
茶葉 |
苦甘,綠茶性涼,紅茶性溫 |
入心、脾經 |
咖啡 |
苦、微甘,溫 |
入心經 |
可可 |
甘,平 |
入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