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雞眼源於步姿欠佳?
扁平足、拇趾外翻、糖尿腳等均會影響步姿,增加足部擠壓形成雞眼或腳繭
生雞眼足以令人舉步艱難,是關患處會因為走路時受擠壓及磨擦而疼痛。很多人以為,生雞眼不過是穿著的鞋過窄或過緊而形成,然而,有足部診療師指出,雞眼與腳繭一樣,均是由於步姿和腳形不正確所引致的。所謂「雞眼」,指的是表皮層受擠壓或磨擦而增生成的厚繭,通常長於足部的兩隻腳趾之間。患者走路時的不斷磨擦,令表皮層愈生愈厚,厚皮層角質化後便會形成雞眼。
足科博士黃允成表示︰「雞眼其實是死皮,經過磨擦而變厚,令患者走路時感到疼痛,病理跟長期執筆寫字形成手指繭一樣。在本港,約有
30%-40%
人口患有雞眼或腳繭問題,情況算是普遍。」不少人把生雞眼歸疚於所穿著的鞋過窄所致,但黃博士直言要替鞋子叫屈。「雞眼的形成其實跟足部壓力綫位置分布不平均有關,不同的腳形,例如扁平足、拇趾外翻、糖尿腳等等,均會影響步姿或走路時使足部承受壓力不平衡。常人每天平均走路
3 萬步,不正確的步姿或足部壓力不平衡,增加足部或腳趾的擠壓或磨擦,便形成雞眼或腳繭了。倘若患者所穿著的鞋過窄,不過是令患處雪上加霜,加劇雞眼的情況罷了。」
面對雞眼問題,相信甚少人會主動求醫,更多的是會自行走到藥房購買雞眼貼或雞眼藥膏作自我護理。不過,黃博士提醒︰「坊間常有人把雞眼與腳疣混淆,腳疣形狀呈一粒細小的圓點,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的,只要抵抗力較弱便會容易被感染。若患者誤把治療腳疣的強酸性藥膏塗於雞眼患處,不但無法治癒,更會使情況加劇。」
事實上,要處理雞眼,黃博士表示只要每天在患處塗上軟化死皮膏,並以磨沙石把死皮磨走,可收護理及預防雞眼再生之效。若情況較嚴重者,可考慮找足科診療師進行雞眼切除或減薄,沒有適當處理腳部壓力,腳繭仍會再生。
不過,對患處進行護理只是短期治療雞眼的方案,黃博士強調更重要的是進行足部健康檢查,找出腳形問題所在。「一個全面的足部健康檢查,可確診是否患有扁平足、長短腳等問題,亦可透徹知道足底的壓力分布,找出問題所在後,可透過矯形鞋墊改善步姿,從而減低雞眼、腳繭等問題發生。事實上,若足部長期及持續的壓力不均可使足部勞損,嚴重者甚至可引致腰背痛、膝蓋勞損、筋膜炎或骨刺,影響正常活動或行走功能。」
腳患3大類
腳繭
成因:擠壓或磨擦而形成的厚繭,長於腳板底。
處理:把腳繭厚厚的死皮削走,再以磨沙石及去死皮軟膏作護理。
特徵:由於腳繭的形成跟腳形及步姿有關,故即使把腳繭削走,依然會不斷有腳繭長出。
雞眼
成因:擠壓或磨擦而形成的厚繭,長於腳趾兩側,或兩隻有腳趾之間。
處理:把雞眼削走,並持之以恒地塗抹去死皮軟膏軟化死皮,及以磨沙石磨走死皮。
特徵:雞眼和腳繭一樣,其成因與足部受力分布失衡有關,所以把雞眼去除後,仍有機會再長出來。
疣
成因:過濾性病毒感染而引致的。
處理:先把患處冷凍,然後以強酸性藥水把疣溶掉。
特徵:只要注意個人生,一次性用藥去除腳疣後可完全根治。
《香港經濟日報》
四時養生保健網謝謝您---分享出去⌒-⌒!
分享至Facebook>>>>好東西要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