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是藥食兩用的中藥材,又名雞頭米、雞頭苞等。芡實營養豐富,不僅可供食用,還有一定的藥用功效,可製成食療保健品。據中醫介紹,芡實的功效為益腎澀精、補脾止瀉、安神,主治糖尿病、脾虛水腫等症。
芡實以果仁入藥,中藥處方中的芡實,均指生芡實。為原藥除淨雜質碾去外殼,生用入藥者。炒芡實為生芡實用麩炒至微黃入藥者。健睥止瀉功效增強。清代醫家陳士擇說得最好:“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聰明,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濕痰,即生腎中之真水。”所以說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若能與山藥同舟共濟,那補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如果您是“脫症”和“漏症”,芡實就是一雙有力的大手,把您托住,讓您的氣血不致白白地流失。有人長期腹瀉,下利清穀;有人遺精滑脫,其勢難禁;有人夜尿頻多,無法安睡,這種情況下,就會發現芡實的神奇了。
芡實的作用:
①治夢遺漏精:
雞頭肉末、蓮花蕊末、龍骨(別研)、烏梅肉(焙乾取末)各一兩。上件煮山藥糊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溫酒、鹽湯任下,空心。(《楊氏家藏方》玉鎖丹)
②治精滑不禁:
沙苑蒺藜(炒)、芡實(蒸)、蓮須各二兩,龍骨(酥炙)、牡蠣(鹽水煮一日一夜,煆粉)各一兩。共為末,蓮子粉糊為丸,鹽湯下。(《醫方集解》金鎖固精丸)
③治濁病:
芡實粉、白茯苓粉。黃蠟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鹽湯下。(《摘元方》分清丸)
④治老幼脾腎虛熱及久痢:
芡實、山藥、茯苓、白術、蓮肉、薏苡仁、白扁豆各四兩,人參一兩。俱炒燥為末,白湯調服。(《方脈正宗》)
⑤治小便頻數及遺精:
用秋石、白茯苓、芡實、蓮子各二兩,共研為末。加蒸棗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⑥治白濁:
用芡實粉、白茯苓粉。化黃蠟和蜜作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鹽湯送下。此方甸分清丸。可以生食。但味道生澀,藥用作用不大。
芡實的功效:
固腎澀精,補脾止泄,利水滲濕。治遺精,淋濁,帶下,小便不禁,泄瀉,痢疾,著痹。
芡實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它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是秋季進補的首選食物。芡實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煮粥食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宜白帶多、腎虧腰脊背酸的婦女、體虛尿多的兒童、小便頻數的老人、遺精早瀉者、慢性腹瀉者、慢性腸炎者;但是芡實有較強的收澀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婦女產後皆不宜食。
本文來自:http://www.53meirong.com/
(錄入:挖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