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蛋白質:蛋白質(其中必需的氨基酸如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組氨酸)是構成人體各組織及其細胞所必需的物質。嬰幼兒生長發育快,其蛋白質的需要量按體重計算約為成人的3—5倍,6—10歲之間增長較緩慢些,但此後又發育旺盛,身體組織增長很快,性器官逐漸發達,蛋白質需要量高於成人。所以兒童時期要儘量滿足對蛋白質的需要,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及其必需的氨基酸(合理搭配)。人奶是嬰幼兒最好的蛋白質來源,人奶的蛋白質不但含有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而且含有豐富的其他營養物質。牛奶所含的氨基酸就與人奶有差異,為了達到與人奶同樣的營養目的,除了適當增加牛奶蛋白質的攝入量外,最好配合吃些瘦肉及植物性蛋白質。
蛋白質也是人體活動所需能量來源的一部分,由蛋白質提供熱能約占每日飲食總熱能的15%左右為宜。
2.碳水化合物:吃的糖及澱粉類食物等均是碳水化合物,它是人體能量(熱能)的主要來源。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能,以占飲食物總熱能的50%左右為宜。吃的碳水化合物過多,則可引起腸內發酵過強,產生大量低級脂肪酸而刺激腸道,促進腸蠕動而異致腹瀉或腹部絞痛;若攝入碳水化合物過少,可致血糖降低,出現頭暈、乏力、出冷汗等症狀,並由體內儲存的蛋白質轉化為熱能,因而出現消瘦和營養不良。
若蛋白質攝入不足而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時,會使轉變成脂肪而積蓄起來,肌肉長不好,出現虛胖或水腫,且易受感染。吃甜食過多,易引起齲齒;兒童時期吃糖過多,還可能與以後成年人的冠心病發病有一定關係。
3.脂肪:脂肪是人體熱能的重要來源,約占飲食物熱能的35%左右。由於人乳、牛乳以及畜禽肉類和一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足夠量的脂肪,所以脂肪一般均能滿足需要。嬰兒的脂肪供給量最好為每日每公斤體重4克,6歲以上為每日每公斤體重3克。
脂肪為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及E)的載體和人體必需脂肪酸的來源。若脂肪供應不足,可產生某些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症,出現皮膚乾燥、角化、變厚及多汗、易驚、體重下降等。
4.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兒童中最容易缺乏的礦物元素是鈣和鐵,發生缺鐵性貧血與缺鈣性佝僂病。
小兒長期缺鈣可導致發育遲緩,牙齒不整齊,患低鈣性抽搐以及軟骨病。乳類、菜蔬類、豆類等均含有豐富的鈣,但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草酸,能與鈣結合而沉澱,阻礙了鈣的吸收,因此一般飲食中鈣的吸收率僅為20—30%。蛋白質、乳糖、氨基酸、維生素D均能促進鈣的吸收。由於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生長愈快,所需鈣越多,體記憶體留的鈣愈多。初生嬰兒每日要存留鈣約450毫克,以後逐漸減少,至一周歲時約為120毫克左右。
兒童中缺鐵性貧血發病率較高,而飲食中含鐵量並不一定很低,其原因可能是維生素C攝入量不足,鐵的吸收不好;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此外乳類含鐵量很少,單純吃乳類食品,必需補充鐵的來源。
其他很多礦物元素也是兒童生長所必需的。近年發現兒童缺鋅可導致食欲減退,生長發育遲緩,身高及體重偏低,經給鋅治療後可明顯改善。此外缺碘可引起甲狀腺腫;缺硒可引起克山病。目前對於微量元素的營養學研究已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5.維生素:與兒童生長發育關係密切的維生素有維生素A、D、B1、B2、C及PP。
乳類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A,人乳中含量為250國際單位/毫升,一般能滿足嬰幼兒的需要;牛乳中含量為140國際單位/毫升,且冬季減半,故吃牛奶的嬰幼兒應季節性地補充維生素A,如吃魚肝油之類食品。當缺乏維生素A時,會出現皮膚乾燥角化、乾眼病及體重不增等。若攝入過多,可引起昏睡、頭痛、骨痛、皮疹等中毒症狀,如長期多量服用魚肝油就有可能產生這類中毒。
維生素D與鈣、磷的吸收代謝有密切關係,當維生素D缺乏時,雖鈣與磷不缺乏也會得軟骨病,因而維生素D對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是至關重要的。一般食物中含維生素D很少,主要靠吃魚肝油及經常曬太陽獲得足夠量的維生素D。但若維生素D攝入過多,也會出現食欲不振、嘔吐、便秘等中毒症狀。
B族維生素中,兒童最易缺乏的是維生素B2,這可能和吃動物性食物較少有關。缺乏的主要表現是舌炎、口角炎、唇裂、眼炎、皮炎等,多吃蛋黃及其他一些動物性食物就得到補充。維生素B1主要存在于各類穀類種子的種皮中,長期吃精白米及精白麵而又飲食單調時,就會出現缺乏維生素B1,引起患腳氣病,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維生素C對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很重要,缺乏它,可以引起出血,並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及免疫能力。人乳中一般不缺乏,而牛乳中一般含量不高,且經過加熱而損失一大部分,所以必須多吃水果及蔬菜類來補充,也可服用維生素C的片劑。
維生素PP一般不缺乏。
6.水:水是人體必需的物質,很多營養物質是溶解于水中後才補人體攝入和吸收的;人體內各種代謝活動也都是需要水的參加下才能正常進行;人體代謝產生的廢物也是溶解在水中後由尿、大便、汗液等排出體外。所以必須保證水的攝入。嬰兒需水量約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20—150毫升,比成人高。3個月以內的嬰兒,腎臟濃縮尿的能力有限,若攝入的鹽量超過需要時,必須由尿來排出。牛奶含鹽量約為人奶的3倍,因此以牛奶餵養的嬰兒,更應多喂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