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小兒氣喘不治癒 拖到5、6歲恐難斷根》

 
作者: 來源:台灣新生報 日期:18-12-2008

        小兒氣喘發病時,呼吸常發出「咻~咻~」的聲音。新竹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鄭阿乾醫師表示,小兒氣喘通常是支氣管發炎所引起,必須從支氣管下手治療,臨床上大多在一到三歲左右發病,若到了五、六歲時仍沒把氣喘給治好,以後再來處理就比較麻煩,因為過了這年紀後就可能變成真正的氣喘病。
        鄭醫師指出,一個人如果經常罹患感冒,久而久之就可能會引起氣管狹窄,使得空氣通過氣管時便會產生呼吸困難的情形,加上分泌物多而黏,使得氣管更為狹窄,自然呼吸就更加的困難,甚至因無法排出黏痰而感到痛苦不堪。此外,吸入灰塵或某種動物的毛也可能會變成氣喘。
        治療小兒氣喘,先要從治支氣管著手,譬如以止咳、定喘、消炎、化痰為治則,等到病情改善後再配一些保養氣管的中藥來增強抵抗力,同時注意日常生活起居,不要再讓小朋友受到風寒侵襲,飲食上則應盡量避免食用冰冷刺激性食物。
        鄭阿乾醫師強調,其實許多中藥方都能用來治療小兒氣喘,譬如小青龍湯能祛風、發汗、除痰,適合用在咳嗽、氣喘、流鼻水、呼吸困難等症狀上;華蓋散能祛風、利氣除痰,適合用在流行性感冒、咳嗽、氣喘等疾病或症狀上;柴葛解飢湯能祛風、清熱、除痰,適用於流行性感冒、發燒、頭痛、口渴者。
麻杏甘石湯能止咳定喘,適用於有出汗但會心臟性氣喘、肺炎等情形,而小朋友通常都有痰,宜加二陳湯、桔梗;麥門冬湯能清熱化痰、生津補氣,適用於因支氣管發炎所引起的咳嗽、氣喘、痰少而黏等症狀;甘麥大棗湯能清肺益氣和胃,主要用來治療小兒夜啼、怔忡、驚悸等症狀,加麥冬、五味子、杏仁、黃耆可治療感冒風寒、咳嗽、睡不著等疾病或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