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問題是在這敏感時刻的節骨眼,很難不讓人小題大作。首先是不敢上醫院,因為怕染煞,也怕就此被隔離了。那在家休息吧!但是,萬一真的是SARS怎麼辦?於是,為人父母的日夜守候,頻頻量體溫,阿公阿媽更是急如星火,生怕金孫的頭殼燒壞了。對了!上藥局買退燒藥,這才知道,為了堵防疫漏洞,連藥局的退燒藥都管制了。唉!大人們內心的焦慮不安,不言而喻。
其實,疾管局早已呼籲,小孩發燒絕大部份不是SARS,家長不需過度恐慌。就算發燒上醫院,醫師也要根據抽血、X光、症狀及詳問接觸史來判斷是否通報。至於藥局退燒藥為什麼要下架?因為很多綜合感冒藥和解熱鎮痛劑均含對位乙醯氨基酚、阿斯匹靈、待克菲那等退燒藥成分,任意服用可能暫時壓住病徵,影響診斷、延誤治療,形成防疫死角。再說退燒藥吃多了,對肝也不好,孩子容易呈昏睡狀態,不利病情觀察,許多小孩常會冒虛汗、手腳冰冷,是有原因的。
在一般人眼裡,發燒急症要先看西醫,等燒退了再看中醫。事實上,中醫也有退燒的藥材,只不過是要慢慢的降,可能要花一、兩天的功夫。例如臨床最常見的是風熱感冒,患者會發高燒、稍稍怕冷、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痰難出、咽喉疼痛、口乾口渴、小便黃,常用麻杏石甘湯、桑菊飲或銀翹散等加減來治療。風寒感冒也會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甚至發燒,但是比較怕冷,容易身體痠痛、頸部背部繃緊,口不乾,喉嚨痛也較輕,可用荊防敗毒散、杏蘇散等加減來治療。
由於小孩多半不敢服用湯劑,中藥粉療效又較慢,故可兩個半小時服用一次,等燒退了再延長服藥時間。當然,服藥期間還得隨時注意小孩的狀況,如中耳炎(可能耳朵痛、聽力變差)、肺炎(高燒不退、咳喘)、腦炎(意識模糊、頸部僵硬)、尿道炎(頻尿、尿時疼痛)等。如果小孩依然活蹦亂跳,食慾、活力不受太大影響,則只要繼續服藥,勿需過慮。
此外,小孩一旦發燒了,不要以為是「寒到」而穿著太多,影響散熱;室溫應維持在25-27度之間,只要冷氣或電風扇不直接對著病人即可。洗溫水澡也有助於散熱,可用25-30度的溫水浸泡,全身浸濕後起來,不必馬上擦乾,約15秒鐘後,再用乾毛巾將身上的水珠拭乾,如此反覆三、四次可將體溫降一度左右。千萬不要用酒精稀釋液擦拭,因為酒精反而會使周邊血管收縮,不利散熱,甚至經由皮膚吸收導致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