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氣候不穩,易患呼吸道疾病及誘發哮喘
。日前就有哮喘男子病發猝死,疑為因感冒加重哮喘病情致命。專科醫生指,哮喘患者遇上感冒,可令發炎加劇,嚴重者或致氣管收縮,導致窒息。要預防病發,便須聽從中西專家意見。
西醫指引
感染過濾性病毒誘發
據呼吸系統專科醫生利知行(上圖)指出,但凡轉季、氣候乍暖還寒,均為感染上呼吸道疾病高峰期,「春季誘發的哮喘個案大部分由感染過濾性病毒引起,其二是天氣濕熱,塵蟎及霉菌刺激氣管及鼻黏膜誘發;反覆天氣令人容易着涼,尤其抵抗力弱的兒童及長者,故他們感染流感的機會特別高,哮喘發作機會亦大增。」
利醫生指,哮喘乃慢性呼吸道敏感症,即使沒發病也要按醫生分量及指示,定時使用類固醇
吸入劑控制病情。平時病情不穩定又無用藥物控制、待病發時才求醫的病者,屬發病高危族,「家長應於每年入冬前帶幼兒注射流感疫苗,因很多哮喘病發者最初均由感染上呼吸道過濾性病毒引發,初期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等徵狀,待三數天退燒後,才開始出現哮喘徵狀,包括呼吸不暢順、心跳加速、胸口有壓逼感、咳嗽多痰等;尤發於半夜至清晨時段,令人難以入睡。如這時才求醫,或要加重抗炎藥劑量,才可紓緩症狀。」嚴重哮喘發作可引起肺炎及呼吸衰竭等併發症,故哮喘患者一旦出現上呼吸道病徵,最好盡快求醫。
中醫論據
臟腑失調乃主因
中醫認為,哮喘病發與機體素虛、臟腑失調及外在環境因素有關,肺、脾及腎三臟功能失調乃哮喘病發主因,註冊中醫師葉英良表示:「肺虛易致咳嗽,脾乃生痰之鎖,本為化濕之用,若脾虛則生痰生濕,日久易致哮喘;腎為氣之根,腎氣虧損易致嚴重咳嗽,引致哮喘病發,故調理須以補腎氣為先。」
葉醫師又指出,哮喘病與痰濕有關,春季天氣轉變、溫差大濕度高時,特別容易發作。濕度高令細菌及病毒傳播得更快,哮喘病人特別是兒童由於陽氣不足,長者亦因體弱及元氣虧損,易致臟腑失調,更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增加發病機會。「病者平時可以薑片熱敷背部或以薑片浸浴片刻,有行氣活血及驅濕功效,或可考慮使用中藥貼及進行針灸,刺激足三里等穴道,預防病發。發病前,適當食療有強化體質及保健作用,如痰乃哮喘發作誘因之一,藥材川貝便具化痰功效。至於體質較虛弱的長者,則可以北芪補益腎氣。」他補充。
防病發須知
隨身攜帶氣管舒張劑,以防病發。空氣污染指數
於高水平時,避免長時間於室外逗留或作劇烈運動。保持家居清潔,可用攝氏五十五度或以上熱水,清潔布藝用品上的塵蟎。
此外,用保鮮袋將毛公仔包裹,放入冰箱可將塵蟎凍死,然後再用水沖洗。動物毛髮可引起過敏反應,二手煙則會刺激氣管,誘發哮喘。平常多做緩步跑、游泳等促進心肺功能運動,可增強抵抗力。
補益內臟食材
補益肺氣︰鱷魚肉、淮山、人參等。
健脾袪濕︰雲苓、白術、扁豆衣、
薏米等。
補腎納氣︰海馬、冬蟲夏草、
五味子等。
平喘化痰︰白果、 杏仁、枇杷、
生薑、陳皮、川貝等。
■哮喘患者長時間戴口罩可能引致不適,使用前應請教醫生。
■用兩隻手指按壓內關穴(手腕橫紋上兩吋)兩至三分鐘,有助即時紓緩哮喘症狀。
■吃過多甜食易惹痰生濕,可誘發哮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