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亂飲嗜吃.誘陳年濕疹》

 
作者:Ann 來源:星島日報 日期:13-03-2009

        中醫有云:「有諸內,形於外。」脾虛令濕毒困於體內,如遇感冒或身體抵抗力減弱時,即易外散於皮膚上形成濕疹 。另日常飲食控制與濕疹病發大有關係,以讀者伍女士個案為例,由於她嗜吃海鮮及生冷食物,導致其濕疹問題久治難瘉。
  鳴謝:康和堂中醫診所
  活血及乾血體檢
  為進一步了解健康狀況,並及早作出調理,伍女士進行了活血及乾血檢查。中醫師Cathy表示,檢查前最好多喝清水,及避免進食油膩食物,否則可影響血液黏稠度。伍女士活血檢查中出現少量血管凝塊,表示其血中脂肪含量較高。至於乾血檢查中亦出現血細胞邊緣變黑,表示其血液鉛汞含量較高,或與她愛吃海鮮有關。
  1. 先以採血針在伍女士指頭上刺針,取一滴血檢查。
  2. 之後再用玻璃片印出血液。
  3. 放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測。
  4. 乾血檢查結果顯示,血液中白色部分明顯較多,表示其自由基過於活躍。
  處方藥療
  材料:牡蠣、石膏及龍骨各一両;白朮、蒼朮及淮山各四錢;防風、苦參、牛子、荊芥、胡麻仁、通草、蛇舌草、綿茵陳、當歸、知母各三錢;茯苓、白芍及生地各五錢、甘草二錢;外加蟬衣錢半。
  製法:將所有材料浸半小時,再加清水六碗慢火煲煮五十分鐘,成一碗服用。
  功效:滋陰、健脾及補腎。
  註:以上為處方藥物只供參考,讀者勿隨便使用,有疑問應先請教中醫師。
  養生團主診中醫任立新:康和堂首席中醫師兼香港註冊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浸會大學 中醫碩士,現任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港九中醫師公會會員。具多年行醫經驗,主治中醫內科、皮膚科及各種痛症、濕疹、脫髮、頸椎病、肩周炎、軟組織及骨關節炎等。以頭皮針主治各類中風 後遺症、全癱、偏癱、震顫麻痹等,附以手法整脊推拿,針對改善頸椎病、肩周炎、脊椎偏彎及坐骨神經痛等。
  團友伍嘉寶小檔:現年四十四歲的伍女士自中學以來便受濕疹困擾。每逢轉季天氣潮濕,濕疹發作便令全身痕癢,難以安睡。如忍不住抓癢時更會長出紅疹並感覺灼熱,但徵狀隨後會慢慢消退。約七、八年前她曾看過中醫師,並指她脾胃虛弱,經調理後情況曾有好轉。唯近年濕疹又再復發,情況時好時壞,又曾嘗試看過西醫,但效用不大,濕疹問題至今仍未斷尾。
  參加目的:希望找出濕疹復發原因,並作徹底根治。
  好冷飲出事
  任醫師表示,脾為後天之本,主袪濕。若其功能受損,濕毒便不能排出體外,易發於皮膚上。伍女士年少時已有濕疹問題,其脾臟可能先天較虛,加上未加以調理,令問題愈來愈嚴重。他又指香港四面環海、天氣潮濕,港人愛吃生冷食物,易致濕毒困身。細問下原來伍女士極愛吃海鮮、煎炸及生冷食物,她說:「濕疹曾試過十年無發作,但最近兩、三年不知何解又復發,未知是否與常凌晨三、四時才睡覺有關。因近年總不能早睡,久而久之愈來愈晚睡。不時覺得喉嚨乾涸、容易出汗,就算多飲幾杯水亦不能止渴,故平日多飲涼茶及冷飲。」
  血虛令風疹發作
  任醫師指,先天脾虛誘發出伍女士的皮膚問題,加上長年進食過多濕熱寒涼食物,令濕毒困身。踏入中年,女性體質容易陰虛,所謂陰虛生內火,內火則燃乾津液,引致她晚間不能安睡。但涼茶及冷飲屬寒涼之物,非但不能止內火,反令陰虛及氣血不足情況更嚴重。血虛加劇易致風疹發作,遊走全身,故她每逢抓癢皮膚便出紅疹,情況時好時壞。此外,其大便多呈稀爛,也屬於陰虛表徵。
  無獨有偶,伍女士兒子也患有濕疹,究竟濕疹是否會遺傳?任醫師則表示,中醫學並沒有遺傳理論,但不排除家族飲食習慣易令家人患上相同疾病。
  滋陰、健脾為主
  任醫師表示,目前伍女士適宜以滋陰、健脾等食療調理失調臟腑。當內火得以紓解,睡眠質素也可改善。如沙參、玉竹、花膠、麥冬、蓮子、核桃肉、夜合花等均有寧心安神、清肝健腦功效,配以瘦肉、冬瓜煲湯幫助紓壓及入睡。
  濕困易致水腫,同時超重亦令她出現膝關節痛問題。
  沐浴時使用外洗粉,有助紓緩皮膚敏感。
  濕疹患者盡量少吃煎炸食物。暖水可降內火,應以其代替冷飲。
  塗類固醇 抗炎守則
  最近坊間有很多聲稱不含類固醇的濕疹藥膏或噴霧,兒科醫生韓錦倫提醒大家,坊間藥膏即使含類固醇,市民亦難以分辨,胡亂使用更可能適得其反。「部分內地藥物含強力類固醇,使用過量可增加皮膚色素,或令皮膚變薄甚至影響兒童發育。」
  他提醒市民,每當皮膚乾燥時便要勤搽潤膚膏控制病情,「如幼兒皮膚乾燥,可用油分及水分為主的潤膚膏保濕,但必須不含香料、顏料及添加劑。如皮膚已出現如潰瘍等發炎徵狀,即需要使用具消炎功效的類固醇藥物紓緩炎症。愈早使用即能愈快控制病情。只要跟從醫生指示使用類固醇,出現副作用機會很低。」他坦言很多病人因擔心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或輕視病情而終止療程,反令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