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亞太肝臟學會年會發布一項研究指出,醫生首次通過監察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臟內的病毒蛋白「表面抗原」,了解患者的治療進展,讓患者獲得臨牀治癒。有病人接受新的治療方法後停藥,4年多以來再監察不到體內病毒的數量,肝臟回復正常。
63歲的黎先生在2001年發現自己是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於02年起接受為期一年的「拉夫米定」藥物治療,但於停藥後一至兩年內,體內的乙肝病毒數量又大幅上升,直至05年每星期接受180毫克「派羅欣」干擾素的注射藥物,於48周後停藥,至今沒有復發,只需每半年檢查一次。
香港肝病學會主席陳力元醫生表示,與其他減少病毒複製數量的乙肝抗病毒藥片不同,派羅欣有效啟動免疫系統,令停藥後被判斷為臨牀治癒的病人數目逐年上升,到停藥後第5年,有12%病人表面抗原獲清除,七成使用派羅欣的乙肝病人,日常生活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