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人體常溫是37℃,如降至35℃或以下即屬低溫症,輕度者(35至32℃)會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如廁頻密及顫抖;中度者(32至28℃)會出現幻覺、心律不正及呼吸抑遏等;而嚴重者(28℃以下)更會昏迷、心臟及呼吸停頓,甚至死亡。
關指出,小童及長者是低溫症的高危患族,「小童的體積小,皮膚面積比例相對較高,熱力流失快。至於長者,由於他們多患有糖尿病
、血壓高或急性冠心病 等長期病患,且新陳代謝 較慢,亦容易失去體溫,故老幼在寒冷天氣下,應穿上足夠保暖衣物」。
若因濕身而出現低溫症徵狀,關醫生建議應把事主濕透的衣服脫下,抹乾其身體,再以毛氈、棉被等包裹。如對方仍清醒,亦可讓其飲用暖水,「但千萬不可用電氈或暖包等過熱用品,這會灼傷對方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