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極唔肥」的人可能被人取笑「生蟲」,但至今時今日,「生蟲」情况仍常見,單是仁安醫院的急症室,每年就有約30人因「屙蟲」而求診。患者多數發現有像意粉般的蛔蟲在大便內蠕動,受驚下湧進急症室。醫生特意提醒孕婦小心飲食,如蛔蟲進入體內,可能會令胎兒營養不良,甚至經胎盤寄生胎兒體內。
孕婦「屙蟲」大驚求診
仁安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李家興表示,近月曾有30多歲的孕婦,因「屙蟲」而往醫院求診,該病人在早上排便時發現大便內有白色線狀物體,而且該異物還在爬行,令她大驚失措,遂把異物帶至醫院檢驗,證實她體內有蛔蟲。
李醫生表示,如人體內出現寄生蟲,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及肚脹等病徵,當中以孕婦最危險,更有可能危及胎兒。大量的寄生蟲可能會引致腸塞、穿腸及腹膜炎等併發症,亦有些人會因體內有異物而敏感「出疹」。有部分蟲會透過肛門排出體外,但亦有可能從患者的口及鼻爬出。
他指生食的蔬菜和水果屬最高危的食品,因為蟲卵可透過糞肥料落到泥土,長時間在泥中成長,並依附在泥中種植的蔬果上:「生食的蔬果應徹底洗乾淨,否則蟲卵會透過食物下肚,約3個月便會在小腸內孵化成幼蟲。」李說,如突然出現不尋常的消瘦,可能已是「生蟲」的警號。市民可到醫院檢查,通常服用一兩劑口服杜蟲藥,已可把體內的寄生蟲殺死,效果顯著,但部分杜蟲藥可能對孕婦有危險,故在檢查時應先知會醫生是否懷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