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人的天性,隨着醫學進步,近年流行注射多種不同物質,如胎盤素、雌激素或骨膠原等,務求改善外觀。不少用家更誤以為外塗的風險不大,其實當中某類成分非但注射會影響健康,塗抹亦足以增患皮膚癌
危機,胎盤素產品便是一例。
外塗可刺激皮膚癌變
近年最受人關注的回春產品,非胎盤素莫屬。內分泌專科醫生唐俊業(上圖)指,注射胎盤素最明顯的功效,就是藉各種荷爾蒙和生長因子,令身體皮膚或身形得以回復年輕狀態。唐醫生坦言成分確有其效,但正因這些物質可刺激細胞生長,故同時亦有可能令細胞過度繁殖,失去自我控制功能,演變成癌細胞變異。由於用者多為中老年婦女,本身已有較高患癌風險,受這些物質刺激更易增加患癌風險。即使只塗於皮膚表面,荷爾蒙和生長因子亦可刺激皮膚細胞突變,增患皮膚癌的風險。
增患瘋牛症 風險
直接從動物或人體胎盤中抽取的胎盤素,雖某些產品聲稱已檢驗過愛滋病
或肝炎等病毒,但瘋牛症病源基本上難以在抽取物中檢驗出來,其病源亦非一般消毒方法可完全消滅,如早年香港曾有懷疑瘋牛症患者,醫院為他施行手術後,須將所有用過的手術用具銷毀,其可怖程度可見一斑。唐醫生:「現時藥用荷爾蒙雖是化學合成,但二十多年前留學
美國
時,曾有患矮小症的醫生朋友,年輕時因注射舊式由人腦下垂體抽取的荷爾蒙,十多年後即因感染瘋牛症死亡。可見直接抽取人或動物荷爾蒙注射入體內,具相當高風險。」
無監管且乏系統研究
現時胎盤素的使用一直都存在很多灰色地帶,因胎盤素並不屬於西醫藥物,缺乏專門的監管。同時由於胎盤素成分難以清楚界定,不同來源或品牌均有所差異,更難以進行比對研究,故醫學界一直對胎盤素缺乏足夠研究。
年前韓國
一個醫學研究,分析某品牌胎盤素成分,發現除多種生長因子外,還包含女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生長荷爾蒙和腦下垂體荷爾蒙等。研究發現胎盤素可改善中年婦女的更年期徵狀,但卻沒有詳談其副作用,研究觀察僅進行了八個星期,沒作長遠跟進。
過量雌激素禍害
針對現時流行的雌激素療法,唐醫生稱以往醫學上對出現明顯骨質疏鬆的更年期婦女,會為其處方雌激素,以減少骨質流失。但因應近五年的陸續研究發現,雌激素可明顯增加女性患心臟病
、乳癌 及卵巢癌 的風險。因此如非更年期病徵特別嚴重者,用藥指引均建議以其他療法代替服用雌激素。
口服慎用忌注射
另婦產科專科醫生盧永傑(上圖)亦表示,婦女更年期後,卵巢會停止製造雌激素,當女性荷爾蒙減少,身體會加速老化和出現更年期病徵,如心悶、失眠等。部分人會選擇服用雌激素補充劑,防止收經後出現急劇的更年期徵狀。「雌激素必須於醫生監察和跟進下服用,亦不建議利用直接注射的方法,因大量攝入高劑量,可刺激乳房或子宮內壁細胞增生及病變,一般口服低劑量藥丸已足夠改善病徵。」如用於保青春角度,他表示注射大量雌激素確可減慢皮膚衰老及骨質轉差,但同時亦可增加患癌風險。
■使用胎盤素產品前必須先權衡風險利弊。
■進食動物腦部及內臟,都是感染瘋牛症的高危途徑。
■韓國研究使用的某日製胎盤素。
■醫學界已減少使用雌激素治療更年期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