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胎十月雖然是一個神奇的歷程,但這一歷程是一天天走過來的,是一件件細碎的小事來連接的,注意這些細小的環節,並耐心地應對它,會讓你的孕期生活輕鬆不少。
特別推薦:幸福孕期的30個關鍵細節 懷孕,18種可怕疼痛會纏人
1.孕期營養
每個人在不同時期對營養的需要各不相同,個體間差異很大。同時取決於生活方式,基礎代謝及運動量,職業等因素。妊娠期,因為胎兒血液迴圈,胎兒器官和骨骼生長發育,胎盤生長及其正常功能等母體對營養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然而營養的補充,主要來自飲食。
妊娠時期,飲食的質比飲食的量更顯重要。超體重婦女營養不良的可能性一般比低體重婦女要少些。但是超重的身體在生產後很難恢復正常體形,是大部分孕婦所忌的,因此,既保證妊娠期的營養,又能儘量不破壞美好的形體,是每一個孕婦所希望的。如果您妊娠前體重過重,孕期應提高飲食品質,而不必增加飲食數量,以免體重進一步增加,如果孕前體重過輕,要注意通過飲食來增加營養,增加體重。標準範圍的孕婦,每天僅需要增加500大卡熱量,相當於100克堅果類食物。只要保證吃入的食物是含有各種營養物質,飲食量可根據自己的食欲而定。
2.妊娠期不同階段的營養要求
在準備懷孕的數周和數月中,孕婦應該使自己的血液中含有足夠的礦物質、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這個時期保證營養需求比妊娠期更重要。
早孕三個月內,正是胎兒的器官形成階段。此時應注意偏食現象。但由於此階段早孕反應常常影響孕婦的飲食,飲食的變化不要太大,使身體逐漸適應飲食,此時多吃些粗制的或未精加工的食品,不要吃有刺激性的東西和精製糖塊,妊娠4~6個月期間是孕婦重點營養階段,孕婦由於早孕反應的減退消失,食欲大大增加。胎兒此時生長迅速,需要大量營養,此時應適當增加飲食的品質,提高營養。注意不要吃得大多。孕未三個月接近分娩和哺乳的階段,需要良好的營養,平衡飲食,注意減輕過重的體重,有助於晚上的睡眠,為孕婦的分娩和哺乳,做好準備。此時應注意少吃不易消化的或可能引起便秘的食物。
妊娠期間應注意不要過多吃進甜食,以免體重過分增加。
3.維生素的作用和種類
維生素A
作用: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牙齒和皮膚健康,保持粘膜濕潤和完整,維持身體安寧,幫助調節甲狀腺功能。
含量較多的食物:菠菜、胡蘿蔔、杏、紅辣椒、蛋黃、魚肝油、番茄、南瓜、排骨、動物肝臟。缺少時引起的疾病:夜盲症
維生素B1(硫胺)
作用:促進消化和身體細胞的代謝功能。促進糖的代謝並可通便,維持神經系統安寧。
含量較多的食物:穀類的胚芽、蕎麥、花生、棒子、綠葉蔬菜、蛋黃、魚卵、新鮮鳳梨、動物腎臟和肝臟,豆類酵母。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浮腫、腳氣、多發性神經炎、流產、早產
作用:促進發育、促進乳汁分泌、有益肝功能、止癢、抗焦慮。
含量較多的食物:啤酒酵母、蛋黃、乳酪、牛奶、新鮮蔬菜、家畜、蘑菇、豆製品、排骨、動物肝臟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胎兒發育不良,口唇炎、皮膚炎。維生素B2(核黃素)
維生素B12
作用:在核酸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幫助肝臟能促進造血作用。
含量較多的食物:乳製品、魚、動物內臟、海藻、麥芽、肚腸、牛肉、豬肉、啤酒、酵母、及酵母提取物、排骨。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惡性貧血。
維生素C(抗壞血酸)
作用:
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是天然的抗菌素,
幫助鐵質吸收與血液的再生、凝固有關,給予機體細胞活力。
含量較多的食物:柑桔類水果、新鮮蔬菜,草莓、西瓜、洋蔥、大蒜,綠茶、紅綠辣椒、黑無核小葡萄乾。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胎兒發育不良、分娩時出血、牙齒出血。
維生素D
作用:是身體吸收鈣磷時的必需品,對骨骼生長,神經系統功能正常及牙齒形成都是必需的,哺乳期尤為重要。
含量較多的食物:魚肝油、黃油、牛奶、幹蘑、幹魚、蛋黃、牛肝、小雞。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佝僂病、軟骨病、抵抗力減弱
維生素E
作用:增強生殖功能,促進胎兒發育,保持血流通暢,促進組織氧合作用。
含量較多的食物:麥芽、黃油、蛋類、萵苣、油菜、花生、穀類、牛奶、菠菜、大豆、南瓜、芝麻、紅糖、玉米。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流產、早產
維生素K
作用:保持血液的凝固性,妊娠末三個月內對胎兒血凝系統尤為需要。
含量較多的食物:啤酒酵母、深綠色蔬菜、大豆葵花子油、紅藻、紅糖、捲心菜、紫菜、排骨。
缺少時引起的疾病:新生兒黑糞症
維生素L
作用:
促進乳汁分泌
含量較多的食物:排骨、牛奶、酵母
4.妊娠與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的一部分,主要從飲食中吸收。正常飲食情況下,妊娠期微量元素的真正缺乏是不常見的,只有妊娠前體內礦物質儲備不足,妊娠後又供給不足才能出現微量元素缺乏。
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情況如下。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由於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缺鐵可以造成貧血。生育年齡的婦女每次月經失血量為30~80毫升,其中鐵的丟失量每月平均為0.4毫克。儘管從飲食中吸收相當量的鐵,但仍不能補償月經期損失和正常排泄量,因此,大多數婦女都有部分或完全的鐵儲備耗竭,以至孕前就可能存在缺鐵,所以飲食中應適量補充鐵。鐵
鋅:是組織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物中較充分的來源是動物蛋白,如肉、蛋、
乳製品及魚,尤其是貝類;蔬菜和穀物中的含鋅量取決於土壤以及儲備和加工情況。鋅缺乏的臨床表現特徵是:生長遲緩或停止,傷口不易癒合,食欲不振或味覺改變。皮膚、毛髮及指甲病變,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性功能均發生障礙,以及骨骼生長異常等。所以缺鋅可以迅速引起皮疹、脫髮、腹瀉或精神障礙。妊娠早期缺鋅可導致早產、異常或宮縮乏力性出血。鋅
碘:碘在甲狀腺素的合成和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缺碘可導致甲狀腺腫大。碘主要含於海產品中,如海帶、海菜、海藻、海魚等及含碘食鹽中。但含碘藥物與胎兒畸形有著密切關係,因此,孕婦不可大量或長期應用含碘藥物。
鎂:存在於含動物性蛋白的食物中,穀物、青豆類及綠葉蔬菜的葉綠素中;以牛奶為主的膳食中往往鎂的攝入量不足;嗜酒者由於吸收不良,也容易發生鎂攝人不足,鎂缺乏可表現為:肌肉抽搐、震顫、強直性痙攣、心律失常、心室纖顫等。治療時如劑量過大,可發生鎂中毒或高鎂血症,甚至呼吸肌麻痹或心跳停止。
銅:銅是造血的要素,並具有促進鐵透過腸粘膜吸收的作用。妊娠期血清中的銅水準下降,是胎盤功能不足或胎兒即將死亡的一個徵象。妊娠中毒症是血清銅水準過高。妊娠期的褐黃斑及皮膚顏色變深,是含銅的酪氨酸酶使酪氨酸氧化成為黑色素的結果。正常的情況下,孕婦不需要額外增加銅劑補充。銅過量可發生致畸作用。患有家族遺傳性銅積儲障礙病一一肝豆狀核變性的婦女,可發生閉經或自然流產,銅與鋅相對抗,當體內銅過多時,可引起鋅缺乏。
錳:錳參與酶系統的構成,與能量代謝及脂質代謝有關。缺錳極少有臨床表現,極少數人出現鱗屑性皮炎,或頭髮由黑變紅。
鈷:是維生素B12分子組成的一部分。缺鈷可以發生巨幼細胞性貧血,癡呆,急性脊髓變性的周圍神經病變。
5.胎兒營養
胎兒在母體發育期間所需的全部營養——氨基酸,糖類,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等及氧氣都是經過胎盤由母親的血液迴圈幫助排泄。
孕婦自受孕之日起,既要維持自身的營養要求,又要保證胎兒的生長發育,其體內代謝較孕前明顯旺盛。孕婦如果營養不足,胎兒發育會受到障礙,這不僅表現在體形上發育遲緩,還會引起胎兒大腦發育不良,日後孩子的智力受到影響,孕婦如果缺乏蛋白質,鐵,維生素等,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或巨幼紅細胞貧血,影響胎兒發育,甚至流產、早產、死胎等。同時孕婦會因營養不良,而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病毒、細菌,患上疾病,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但是從另一方面說,即便在孕婦營養不良時,胎兒也要從母體血液汲取正常發育所需的一切,比如,當母體貧血時,本來身體內鐵質已減少,但胎兒吸收母血中鐵質的功能卻加強,以維持其需要,並把部分鐵儲藏起來。
6.妊娠營養不良
胎兒的生長發育是依靠母體持續不斷地提供營養來實現的。母體的飲食不足,營養物質吸收不良或代謝失調,或胎盤血液迴圈不足可致胎兒營養不良,造成流產、早產或死胎,或胎兒生長抑制或者畸形,胎兒營養缺乏可使胎兒在孕期中生長和骨骼發育遲緩,引起大腦成熟延遲,而生出呆小的新生兒,營養不良的胎兒出生後表現為先天不足,生命力差,體弱多病或智慧低下。妊娠期營養不良常見原因:
(1)食欲不佳或厭食;
(2)偏食造成營養不足,不能滿足妊娠需要;
(3)不合理的飲食習慣;
(4)食物加工過程和不合理的烹調方法造成的營養損失;
(5)過分限制飲食;
(6)疾病;
(7)酒精中毒或酗酒等;
應當提醒孕婦,不要因為害怕營養不良而濫用營養藥物或滋補藥,特別是不要大量久服脂溶性維生素,以免引起中毒。營養的補充,最好還是飲食調節為好。
7.孕婦應少食方便食品及罐頭食品……孕期危害胎兒的18種食物
妊娠婦女孕期的營養攝取很重要,需要大量蛋白質,一定量的脂肪、糖、礦物質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這些都需要從孕婦的日常飲食中攝取,只有在攝食不足時才給予藥物補充,因此孕婦的飯後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孕婦還需要一些必要的脂肪酸,這些脂肪酸是形成血管和神經細胞的構造成分。方便食品不僅缺乏蛋白質,而且缺乏這些脂肪酸,多食或經常食用方便食品會造成胎兒體重不足,甚至新生兒死亡,更容易產生各種非遺傳性障礙。罐頭食品雖具有營養,但有些罐頭食品在製作、運輸和存放過程中消毒或密封不嚴,可發生食品被細菌污染,這樣的罐頭如果被孕婦食用,會危害母胎的健康,甚至因食物中毒或腹瀉造成流產、早產或死胎。另外,罐頭食品在製作中要放入防腐劑,過多食用罐頭,對孕婦及胎兒健康不利。新鮮的食品做成罐頭後,部分營養物質被破壞,因此食用罐頭不如多吃新鮮的食品,如有條件,儘量食用新鮮的魚、肉、蛋及水果蔬菜,這樣有利於母胎的健康。
8.孕婦應少吃的食品
油條:油條是許多家庭早餐桌上的常見食品,但孕婦應少吃。主要由於油條的製作中需加入明礬,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每500克麵粉的油條,大約用15克明礬。如果孕婦每天吃兩根油條,等於吃了三克明礬。積蓄起來其攝入鋁相當驚人。這些鋁通過胎盤,侵入胎兒的大腦,造成大腦障礙。油條
糖精:糖精是和糖截然不同的兩種物質。糖是從甘蔗和甜菜中提取的。糖精是從煤焦油裏提煉出來的,其成分主要是糖精鈉,無營養價值,純淨的糖精對人體無害。但孕婦不應長時間過多地食用糖精,或大量飲用含糖精的飲料,或是每天在飲料中加入糖精,糖精對胃腸道粘膜很有刺激作用,並影響某些消化酶的功能。出現消化功能減退,發生消化不良,造成營養吸收功能障礙,由於糖精是經腎臟從小便排出,所以會加重腎功能負擔。
熱性香料:八角茴香、小茴香、花椒、辣椒粉、桂皮、胡椒、五香粉等調味品,孕婦在孕期應少用或不用。孕婦懷孕時腸道較乾燥,熱性香料性熱有刺激性,而造成腸道枯燥,便秘或糞石梗阻。
鹽:孕婦每天進食氯化鈉不能超過20克。過多進食氯化鈉後引起水腫,血壓升高。如果孕婦患有某些疾病,如心臟病、腎臟病等,應從妊娠開始就忌鹽或食低鈉鹽,如發現孕婦患有妊娠高血壓,也應忌鹽。孕婦應逐漸習慣低鹽飲食。
酸性食物:由於妊娠早期的妊娠反應,一般孕婦都喜歡吃一些酸性食物,認為酸性食物能緩解孕期嘔吐,甚至有些人還濫用一些酸性藥物止嘔。其實,孕期多吃酸性食物並不好。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證明,酸性食物和酸性藥物是造成畸胎的元兇之一。在妊娠的最初半個月左右,不食或少食酸性食物或酸性藥物最好。
鹹魚:鹹魚含有大量二甲基硝酸鹽,進入人體內能被轉化為致癌性很高的二甲基硝胺,並可通過胎盤作用於胎兒,是一種危害很大的食物。
黃芪:黃芪具有益氣健脾之功,與母雞燉熟食用,有滋補益氣的作用,是氣虛的人食用的很好的補品,但快要臨產的孕婦應慎食,避免妊娠晚期胎兒的正常下降的生理規律被干擾,而造成難產。
9.孕婦應少吃的果品
山楂:婦女懷孕後常伴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反應,喜歡吃一些酸性甜果品,山楂酸性甜可口,並有開胃消食的作用,是孕婦們喜歡的果品。但是,山楂對子宮有一定的興奮作用,可促使子宮收縮。如果孕婦大量食用山楂及山楂製品,可能造成流產。因此有過流產史或有先兆流產的孕婦,應忌食山楂。
桂圓:桂圓營養豐富,被作為補品食用,但妊娠期間應該少吃或不吃。桂圓中含有葡萄糖、蔗糖,維生素等物質,具有補心安神、養血益脾的功能。其性溫大熱,而孕婦往往懷孕後陰血偏虛,陰虛產生內熱,再食桂圓會熱上加熱,造成孕婦大便乾燥,口舌乾燥而胎熱,不但不能保胎,反因內熱迫血妄行,出現陰道出血、腹痛等先兆流產症狀。
水果:一些孕婦認為,多吃水果可增加營養,不會引起發胖,生出的孩子皮膚會白嫩細膩,水果中90%是水分,還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維生素。這些糖類很容易被胃腸道消化吸收,果糖和葡萄糖經代謝可轉化為中性脂肪,促使體重增加,還易引起高脂血症。所以孕婦每天水果食量不應超過300克。
如果孕婦貧血應少吃石榴和杏。
10.孕婦應少喝的飲料
茶:孕婦喝濃茶,尤其是濃紅茶,對胎兒會產生危害。茶葉中含有2%~5%的咖啡因,咖啡因有興奮作用。如果孕婦飲用過多泡濃的茶,會刺激胎動增加,甚至危害兒的生長發育。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與孕婦食物中的鐵結合成不能被機體吸收的複合物。孕婦若過多地飲用濃茶,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會給胎兒留下先天性缺鐵性貧血的遺患。
咖啡:咖啡中含有咖啡鹼,能破壞維生素,導致維生素B1的缺乏症,表現為煩躁、易疲勞、食欲不振及便秘。嚴重的可發生多發性神經炎,心臟擴大,心跳減慢,肌肉萎縮或浮腫。孕婦若長期飲用咖啡,危害更大,可導致胎兒損傷或流產,產下的嬰兒不如正常嬰兒肌肉健壯,也不如正常嬰兒活潑。
糯米甜酒:我國一些地方有給孕婦吃糯米甜酒的習慣。認為其具有補母體壯胎兒的作用。其實不然,糯米甜酒中主要成分是酒精,吃糯米甜酒和飲酒一樣,只是糯米甜酒的酒精濃度比普通酒低。但即使微量酒精,也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使胎兒大腦的分裂受阻,而致發育不全。如果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受阻礙,會造成胎兒畸形和智力低下。
可樂型飲料:可樂型飲料中含有咖啡因,嬰幼兒對咖啡因尤為敏感。懷孕和授乳的母親應慎用這類飲料,咖啡因可迅速通過胎盤而作用於胎兒。如果孕婦過量飲用可樂型飲料,母體內的胎兒會直接受到不良影響。授乳的母親飲用含咖啡因的可樂型飲料,咖啡因隨乳汁分泌,被嬰兒吸收,會間接危害嬰兒的健康。咖啡因可使細胞發生變異,因此能引起遺傳性疾病。德國科學家還證明了咖啡因能破壞人類細胞的染色體。
冷飲:妊娠期婦女的腸胃對冷熱刺激非常敏感,多吃了冷飲會使孕婦的腸胃血管突然收縮,胃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降低,引起一系列胃腸症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引起胃部痙攣而胃痛,出現劇烈腹痛現象。孕婦如果大量貪食冷飲,鼻、咽、氣管等呼吸道粘膜充血的血管突然收縮,血流減少,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上呼吸?<膊 T懈竟?食冷飲還會造成胎兒在宮內躁動不安,胎動變頻繁。因此,孕婦吃冷食一定要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