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溫溫暖暖迎寒冬》

 

作者: 整理:四時養生保健網 日期:23-03-2013

逢寒流襲港,都有長者因抵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引致併發症,較嚴重者需要入院治理。因此,趁天氣還未轉冷,大家應預先作好準備,防範於未然。

何謂低溫症?
低溫症是指人體體溫降至攝氏35度或以下。病徵因患者的年齡、低溫程度和時間長短而各有不同。初期,患者感到寒冷,不自覺地震顫,手腳冰凍,表層的微細血管收縮。患者體溫在攝氏32度之時,會神智昏亂,說話含糊不清,震顫不受控制,還會有不合情理的行為出現,例如:寒冷下脫去外衣等。如果處理不當,再讓患者體溫持續下降至32度以下,震顫就開始時強時弱,直至停頓,身體瑟縮、肌肉強直、皮膚變白、瞳孔放大,進入僵凍狀態,繼而死亡。

禦寒措施
密切留意天氣報告,加穿適當禦寒衣物,如:頸巾、手套及頭巾。

飲食方面,應選擇高熱量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粥及米粉等。適量進食,攝取足夠水份,避免飲用過量酒精、濃茶及含咖啡因的飲品。

經常作適當的運動可增加血液循環,從而增加熱能的製造。

保持家居環境溫暖,減低熱能流失,如:關妥門窗、防止冷風直吹。也可小心利用安全暖爐。

定期作健康檢查,及早找出和治理容易引致低溫症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退化性疾病等。

如發現有低溫症的病微,應立即向醫生求診或送院救治。

需要時可使用社會福利署的禦寒中心。

引致長者容易患上低溫症的原因
長者皮下脂肪較少,溫度調節機能減退,在寒冷的天氣下身體未能對於周遭氣溫下降作適當的反應。

很多長者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失調、心臟病等,而這類疾病除了令長者體弱外,也令他們的新陳代謝率減慢及降低調節體溫的能力,因而減低熱能的製造。

中風、骨折、柏金遜病及老人痴呆症等,往往會令長者行動不便,而跌倒也是患上低溫症的危險因素。

酒精會使血管擴張,使身體容易流失熱能,所以酗酒的長者也較容易有低溫症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