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在巴馬探長壽之秘》

 
 

作者:中華國際抗衰老研究院 研究員 席剛 來源:中華國際抗衰老研究院 日期:06-08-2009

         早聞廣西巴馬是國際自然醫學會命名的世界長壽鄉之一。有幸於09年6月初對神奇的巴馬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探秘。

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巴馬縣百歲以上老人達74人,這個比例是當時人口的3.10/萬,90-99歲老人有456人,占19.09/萬。長壽老人所占總人口比例之高,在世界五個長壽區是數首位。

是什麼原因讓巴馬出現如此多的長壽老人?這些長壽老人的健康生活秘訣又是什麼?這些百歲以上老人生活還能自理嗎?帶著種種謎團疑問從南寧出發,驅車四個小時便到達了傳說中的長壽之鄉---巴馬,一個不大的山區縣城。據瞭解,其實巴馬的長壽史已經很久遠,清朝以前,巴馬盤陽河北岸隸屬永定土司管轄,嘉慶皇帝聽說永定境內有位老人高夀142歲,興高采烈的為這位老人封以六品頂戴。光緒皇帝也于1898年11月為巴馬那姚祥平林村村民鄧誠才贈壽匾題詞“惟仁者壽”。

一件有趣的事情更讓人不可思議。黃老先生家裏剛剛擺放著兒女為其做的新棺材(按當地民俗,老人一到60歲,子女們就要為其準備棺材了)。經瞭解,老人說,這已不是第一口棺材了,原來是隨著年歲的流逝,原先準備的棺木已經腐朽,子女們不得不再重新準備新棺材。如此“人依在,物已非”的生命奇跡讓人驚歎不已。據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先生介紹,當地幾乎許多老人都有這種經歷,曾有一位活到116歲老人棺材換了四口,迎接她的將是第五口棺材。

揭示巴馬人的長壽之秘,筆者總結為氣候、地利、人和三大因素也。

一、氣候,是指巴馬的自然環境氣候,可以說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一點不誇張。充足的陽光,年平均1531小時,萬物生長靠太陽,為什麼夏天時萬物生長最茂盛之季!陽光也是人的生命之光,陽光能啟動組織的細胞活性,改善微循環,促進新城代謝,提高免疫力,增強抵抗力。所以有人說,每天曬一小時太陽,等於吃兩個雞蛋。陽光明媚,源于清潔的空氣,沒有污染的大氣,豐富的負氧離子,負氧離子也稱“空氣維生素”。具有鬆弛神經、鎮靜、祛臭、殺菌的功效。對消除人體疲勞、改善肺、心腦血管功能、提高血氧抗缺氧耐力、擊抗氧自由基等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地利,指利於人的水土環境。巴馬有一條神奇的河,叫盤陽河。當地有人稱為仙河、命河。調查發現,盤陽河兩岸長壽老人最多。據瞭解,盤陽水屬小分子團的六環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隨手捧起河水是清涼柔甜,真有勝似仙水之感。據分析,盤陽水中尤其富含的錳、鋅兩種元素對抗衰老起到了肯定的作用。而且我還看到當地老鄉們大都是赤腳勞動、行走、上山,一些赤腳勞動看似中年的朋友,一打聽都已70、80多歲了。尤此也更加證實和肯定了我提倡的赤腳可以抗衰老的觀念。赤腳可以保持人體磁場平衡狀態,減少細胞受損而導致的早衰。

三、人和,指巴馬人淳樸的心態和仁慈的本性。我所見的巴馬長壽老人都有一共同特性,那就是慈眉善眼、和藹可親、滿面笑容、不高的身材、勤勞堅實的身軀。如與我合影的黃老人早上六時起床、洗臉後就下菜地幹活、下河洗菜、砍柴、犁田等農活從不閑著。正如她無怨無悔的說,不勞動就渾身不舒服。長壽老人們的飲食都是以素菜、雜糧尤以豆類為主食,他們說,寧可一月無肉,不可三日無豆。玉米粥是他們的家常便飯。還有巴馬人食用最多的火麻油是食用主油。這些飲食習慣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非常有效的。最令我感歎的是現代無比精彩和誘人的世界,對巴馬老人們來說無所欲,他們都懷有一致平常心:不貪、不奢、不攀、窮則窮過,富則富過。人與人、鄰里間、老少間、兒孫們溫和坦蕩,大度容人,不斤斤計較得失,真可謂心底無事天地寬,壽路何不長矣。

誠然,人的健康、衰老、能否長壽是一個綜合因素的結果。巴馬人的長壽秘訣告訴我們,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環境生態的平衡和人身內環境的和諧平衡是身心健康、抵抗衰老就獲得長壽的因果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