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症是一種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部分更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患者主要是長者。六十五歲或以上的人士中,約有百分之四患有此種疾病。年齡越大,患病機會越高。
近年,由於報道及培訓增加,提高了大眾對老年癡呆症的認識。但仍有部分的長者因經常忘記生活瑣事而終日擔憂自己患上老年癡呆症;亦有一些患者因得不到適當護理而令病情惡化。認識老年癡呆症及一些基本護理技巧,了解患者的需要,協助安排適當的家居環境、生活方式及活動等,有助患者活出豐盛的晚年。
護理技巧
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愛心、關懷、尊重和體諒都是重要的元素,而良好的溝通更是成功護理的基石,因為溝通上的障礙往往是導致行為問題的癥結所在。要達到良好的溝通,護老者須了解老年癡呆症的徵狀及患者的表達和接收能力。
與患者溝通時,應安排較為寧靜的環境,減少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並注意患者的表情及身體語言。溝通時應保持眼神接觸,盡量用簡潔的句子,重複重要的詞語,需要時可利用身體語言,但切忌過份的肢體動作。有時,可以用「想當年」引起話題,讓患者從回憶中重新建立良好的溝通途徑。
總括而言,細心觀察、悉心照顧,必能提高護理質素。
生活之道
家是我們經常活動的地方,一個熟悉的家不但能帶給我們安全感和歸屬感,而且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回憶。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家,老年癡呆症患者更需要一個安全而熟悉的家。
適當的家居環境擺設、避免更換家具或作大規模裝修,不單能讓患者在熟悉的環境中舒適地生活,更能藉對生活小節的記憶,激發潛能,保持自我照顧能力。此外,暢通無阻、寧靜及光線充足的居室環境,有助減少家居意外。
利用家居環境的特點,加添患者容易明白的標記,有助提示生活小節;如在門背貼上鑰匙圖片,可提醒患者攜帶鑰匙外出。簡化衣飾及生活亦有助患者維持自我照顧的能力。
為患者定立生活時間表,有助保持有規律的生活。
選擇活動
患者若能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定時進餐,日間按照安排活動,晚上依時休息,不但可生活得更充實,也可減少行為或情緒問題。
日間的活動安排非常重要,患者可選擇強身健體的運動、能夠提升個人自理能力的活動、提高獨立能力的家務活動、令心境開朗的消閒活動、肯定自我和增進友誼的懷緬及記憶活動、利用色、聲、香、味、觸等感官刺激的活動等,若能讓患者在活動中發展所長,肯定自我,就有助延緩病情惡化。但應確保患者自願參與、目標明確和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