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獨異於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觀》

 
 
 
作者: 李德建 來源:中國道家 日期:18-11-2008

  老子“天人合一”觀中相關概念的含義。

 

(一)、“天”的含義。

 

  老子的“天”是指宇宙自然之天。“天”者,宇宙自然也,無限性是其顯著特徵。老子認為“天”(即宇宙)是無限的,是無限小和無限大的統一;又是無始無終的,“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德經》十四章,以下只標明章節)它內在於時間和空間之中。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觀,它有別于現代物理學意義上的宇宙。現代物理學所理解的宇宙,它是隨著科學技術尤其是天文學的不斷進步發展,而逐步地擴展它的有限範圍,包括向內擴展和向外擴展。但是,它永遠沒有極點,永遠達不到無限。有限性是現代物理學所理解的宇宙的一個顯著特徵,而老子的“天”是無限的,是無限大與無限小的統一。

 

(二)、“人”的含義。

 

  老子所論述的“人”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自覺的人,如“上士”修真證道者,“古之善為道者”,以道蒞天下的真人、聖人;一種是世俗的人即“下士”,如“俗人”、“眾人”、“百姓”,其嚴重異化的如“強梁者”、“盜誇”;介乎兩者之間的是“中士”,聞道而“若存若亡”。老子要求上士聞道而勤行,中士反俗而修煉,通過“滌除玄鑒,能無疵乎?”(十章)滌除玄妙的心靈之鏡,能夠沒有疵瑕嗎?堅持自我革命,自覺地把握大道的規律,掌握人生的命運,從而修真證道,與“天”合一,達到“天人合一”的真人、聖人境界。“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二十五章)這裏老子所講的“四大”之一的人即是第一種人自覺的人。老子揭示人為“四大”之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人類由自發自在進入自覺自由,達到高度覺醒的偉大標誌。人要成為“四大”之一,具有自主性,才不再是芸芸眾生,苦海無邊,而是自覺地把握大道,以人之道合乎天之道,認識天地,認識自我,唯道是從,無往不利。

 

(三)“天之道”與“人之道”的含義。

 

1、“天之道”。

 

  《道德經》中,一共用了五次“天之道”的概念。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九章)功業成就了,引身隱退,這是宇宙自然的大道啊!“天之道,其猶張弓歟?”(七十七章)宇宙自然的大道,它不正像張開的弓弦嗎?“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七十七章)宇宙自然的大道,損減有餘的,而補益不足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八十一章)宇宙自然的大道,利益萬物而不損害。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老子的“天之道”就是宇宙自然之道,指宇宙自然的客觀規律。

 

2、“人之道”。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七十七章)世人的道理,卻不是這樣,損減不足的,用以奉養有餘的。從中可以看出老子的“人之道”指世俗之人的道,是異化了的人處理事情的觀點和方法。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則是以道修之于身、修之于天下的真人之道、聖人之道。

 

(四)、“合一”的含義。

 

  “合一”就是不二,就是渾然一體,就是與道合真。“合一”就是一切能“唯道是從”(二十章),一切按客觀規律辦事,遂心所欲而不逾道。

 

 

  老子“天人合一”觀,嘗試歸納為“五同性”思想,即“同源性”、“同構性”、“同歸性”、“同律性”、“同一性”。

 

(一)天人“同源性”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

 

  這是老子的宇宙本體論和宇宙生化論。老子認為,宇宙有一個客觀自在永恆不變的先於天地萬物的“道”。這個“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地母。”(二十五章)這是老子創造性的貢獻——宇宙大道本體論的建立:客觀地如是地指出存在一個先天地生的萬物的母親——道。這個“道”沒有父母也沒有兄弟姐妹,但有子子孫孫,她是自然而然的,是天然的。這個高度抽象的用數字表達的宇宙生化公式,可以理解為由自然客觀永恆的“道”,即是道處於混沌無序的原始狀態,然後運動變化到了某個度(適度)而產生了一,即道生一;然後,一生二(二為陰陽兩氣);二生三(三為陰陽沖和之氣);三生萬物,由陰陽沖和之氣而生萬物。“宇宙的化生過程,老子以最簡明最深刻最正確最完滿的公式予以表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一宇宙生化公式,震古鑠今,且為現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所驗證,‘迄今獨立不改’,不可動搖,不可改易!尚未有超越者,誠是科學界、哲學界最偉大的奇跡啊!”(《老子傳真》第287頁)道生一,此處的道,是處於虛無狀態,看來無聲無色無形,卻是似無而實存,不是一無所有的絕對真空。此處的道,雖然恍惚不可捉摸,但其中有象、物、精、信(二十一章),不是“本來無一物”的“空”,而是具此“四有”;不是什麼從天上掉下來的絕對精神,它只能是作為宇宙萬物之本體的始源的客觀存在,用老子的話講,就是“萬物之宗”、“象帝之先”、“先天地生”,是萬物恃之以生的原初物質(借用現代的概念)。萬物同源於“道”的這一原初物質。這一宇宙生化公式還可簡化為“道生萬物”。萬物源之於“道”,生之於“道”,出之於“道”。“天”與“人”各各為萬物之一,必然亦生之於道,出之於道,源之於道。“天”與“人”的同源性思想,在老子的這一獨一無二的宇宙萬物生化公式中是很清楚的。

 

  同時,還可從另外兩句話來分析論述,以期加深對“同源性”思想的理解。

 

  一句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四十章)老子說:宇宙萬物化生於“有”,而“有”是化生於“無”,即“無”化生“有”或“無中生有”。范應元說:“萬物生於有形,而有形生於無形。大道無形,動則生物”。因而,可以說,“無”化生宇宙萬物,萬物同源於“無”。“天”與“人”同源之於“無”。

 

  另一句話是,“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章)處於“無名”狀態的道,是萬物的原始;而有名狀態的道,是孕育萬物的母親。就是“始”與“母”的關係,萬物源于“有名”狀態的道,而“有名”狀態的道是源于“無名”狀態的道。萬物同源于“無名”狀態的道。“天”與“人”亦同源于“無名”狀態的道。

 

  現在,對“天”與“人”的同源性思想進行概括:老子把“道”的原初本體稱之為“無”虛無,是從其本體論來說的;稱之為“無名”,是從認識論來說的。其實質皆指此處於渾沌無序狀態的道。所以,“天”與“人”是同源之於“無”、“無名”,即同源之於“道”。

 

(二)、天人“同構性”思想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道作為物體,唯是恍恍惚惚。惚啊!恍啊!其中有形象;恍啊!惚啊!其中有物質;窈啊!冥啊!其中有精氣;這精氣十分純真,其中有資訊。

 

  老子說:“道之為物。”“明示處於本體階段的道,是‘為物’,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不是憑空的虛構與天才的猜想之類出於純意念的產物,而是‘物’,姑且譯之為基本的物質存在。這個‘道之為物’的‘物’就是‘有物混成’之物,老子將此‘物’‘強字之曰道’。由此可見,老子認為道是‘物’,但不是凡物,是‘先天地生’、‘可以為天地母’的‘物’。此‘物’,‘唯恍唯惚’,它是恍恍惚惚,看來仿佛隱約,似有似無,就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摶之不得,好似一無所有,但卻是夷希微,不過,‘此三者,不可致詰’罷了,是常人的感性與理性不可能窮其究竟。然而,恍惚之中,卻似虛無而實含妙有,唯有善為道者進入恍恍惚惚的境界,‘恒無欲也,以觀其妙;恒有欲也,以觀其徼’(一章)之際,可以窺見,可以感知。”(《老子傳真》第145頁)此“物”之中,卻是含有象、物、精、信的,是“道之為物”之本體孕育化生萬物的妙有;也就是道之本體“物”中的“象、物、精、信”是產生萬物的基本的物質存在,為萬物同構的內涵。

 

“這個‘象’,是道處於本體之象,它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尚未形成具體的萬物時,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具體實物的形象。這個‘物’是道處於本體之物,是無物之物,所以‘無名’,但卻是生成萬物的基質(基本物質存在)。這個‘精’是道處於本體之‘精’。它是生育萬物的精氣,是萬物內在的生命力。它非常純真,沒有絲毫的渣滓。所以說‘無名,萬物之始’。萬物之所以‘始’,便是由於‘其中有精’。這個‘信’,是道處於本體的‘信’。信者,一、週期,如潮信,為道周行不殆規律的顯現;二、信驗,有規律可尋,無差爽;三、資訊,或嫌它過於‘現代化’了,但道為萬物之母,自然含有萬物的生命資訊,其理自明。”“象、物、精、信,此四者,內在於‘道之為物’之中,為其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老子傳真》第146頁)

 

  “天”與“人”為萬物之一,都同源之於道,都是由道之本體之“物”中的“象、物、精、信”這一不可分離的有機渾成的“物”衍化生來的。因此,萬物有著根本的同構,即“象、物、精、信”。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十四章)道之本體的“象、物、精、信”,它的外現則是夷、希、微。“它雖然顏色‘夷’到看不見,聲音‘希’到聽不到,形象‘微’到摸不到,是常人感官所無法感知的,卻是無形無色無聲之中的實際存在。這夷希微三者,不可能追問它們的究竟,也就是佛學說的‘不可思議’、‘言語道斷’,它們也不可分析,因而‘混而為一’,是渾然一體而不可分離的。”(《老子傳真》第98頁)

 

因此,道之本體之“物”中的“象、物、精、信”以及它的外現“夷、希、微”,是“天”與“人”同構的內容。

 

(三)天人“同歸性”思想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夫物芸芸,各複歸於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十六章)致虛達到了極點,守靜達到了純篤,萬物相並發作,我從而觀察它們的複歸。那些萬物芸芸茁長,各各複歸於它們的根柢。

 

  我用身體這部工具,在一種高度的功能態中,無欲觀妙,有欲觀繳。觀察萬物的“並作”和“複歸”。很奇妙,萬物各各複歸於它們的根柢。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虛靜觀複法”。它是有為法的根本大法,是治心“塗除玄鑒”的無上正法,是歸根複命深根固柢、長生久視的唯一妙法。“我以正確的為道之欲望,在高度氣功態中,來觀察它的運行軌跡,而且要觀之使其複歸於生命的根柢,以獲得虛心實腹,深根固柢,歸根複命的正果。‘觀’者,不是觀之以目,而是觀之以心。此‘觀’之一字,作用玄妙深遠,為老子認識論中精微所在。在用心靈的‘玄鑒’來觀察宇宙萬物,於此著重觀察萬物的並作,使它複歸於其根,而不放任自流,更不流離失所。唯有歸根,才能‘不失其所者,久也’,才能複命。”(《老子傳真》第115)在虛極靜篤的高度功能態中,你就能見到萬物的歸根複命。“根”者,道之本體也,說的是天地萬物同歸性,同歸之於道之本體“道根”,“天”與“人”亦同歸之於道的根柢。

 

  “一者,其上不繳,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十四章)這個一體啊!它的上面不顯得光明,它的下面不顯得暗昧。泯泯茫茫啊!不可以名狀,複歸於無物的狀態;這是叫做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體的形象,這是叫做惚恍。

 

  “道”在周行不殆中,無中生有,為宇宙萬物的母親,然後又“複歸於無物”。陳鼓應說:“‘無物’不是一無所有,它是指不具任何形象的實存體”。這種“無物”的狀態,你說它沒有形狀嗎?不對!它是沒有形狀的形狀;你說它沒有形象嗎?不對!它是沒有物體的形象。道化生出萬物,萬物又複歸於無物。一種是順向運動,一種是逆向運動。順向是道化生萬物;逆向是萬物複歸於“無物”。“天”與“人”必將複歸於道的“無物”的“惚恍”狀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六十八章)這是叫做不爭的品德,這是叫做用人的力量,這是叫做配合了天道,古代至高無上的準則啊!

 

  “我國哲學中最深奧難知最廣博精深最內在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理論,其源頭處即是老子《道德經》,即是本章(指六十八章)的‘配天’,以人合天,而絕非以天合人。是天人和諧,而絕非人定勝天,人類只能依照自然界(天)自身存在的規律,去適當地選擇與‘改變’自然,去適應自然,而絕不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對大自然予取予奪,隨意改造。”“當今許多有識之士有鑒於此,熱切地呼喚:人類複歸於自然,複歸於大道。實是歷史辯證法的必然趨勢。”(《老子傳真》第449450頁)

 

  老子“配天”思想的深邃處,在於高度理性自覺地進而自然地以“人之道”配合於“天之道”,即以人合天,這是古代善為道者至高無上的準則與所達到的人生境界。如此,“德交歸焉”,“天”與“人”同歸於道。就是說“配天”的結果,使人與天從相分、相抗而與天合一,天人一體,天人和諧。“天”“人”同歸大道的至高境界。

 

  “學不學,以複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六十四章)學習世人所不學習的,用以免除眾人的所以過錯,用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而不敢妄為呀!

 

  “輔萬物之自然”,就是順從于萬物的大道自然之勢,而“勢成之”。“勢成之”就是“輔”的結果。萬物的生長、發展趨勢,我們只可“輔”之而已,不可幫倒忙,“不可盲目從事,不可率意妄為,不可消極放任,不可聽天由命。”(《老子傳真》第423頁)“輔萬物之自然”,一切按照“自然”的本性辦事,一切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求得主觀與客觀的一致,在嚴格遵循“天之道”、“輔萬物之自然”的原則下,客體第一,服從客觀真理,從而充分地發揚人的自主性,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此兩者之間的關係即“輔”而不可妄為,以體現“配天”的作用。“人”與“天”同歸于大道自然的目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恒德乃足,複歸於樸。”(二十八章)知道它的雄,持守它的雌,成為天下的溪流;成為天下的溪流,永恆的德不會離失,複歸於嬰兒的狀態;知道它的白,持守它的黑,成為天下的模式;成為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不會差忒,複歸於無極的狀態。知道它的榮,持守它的辱,成為天下的川谷,成為天下的川谷,永恆的德才會充足,複歸於純樸的狀態。

 

  善為道者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且要善於以雌禦雄,以黑禦白,以辱禦榮,而把握萬物的全面(整體),得以大道的全面,從而便宛如天下的溪流,宛如天下之模式,宛如天下之川穀。溪流者,以其柔弱低卑,而百川眾流自然歸趨,這樣永恆之德不會離失,複歸到人生之初的赤子、嬰兒狀態,“精之至”、“和之至”,陰陽高度和諧,從而深根固柢、長生久視。模式者,以其昏愚頑鄙,而百姓萬世自然效法,這樣永恆的德不會差爽,複歸到大道、萬物的本初無極,玄德無極,大順自然。於是“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三十五章)川穀者,以其謙虛卑下,而為涓涓細流所彙聚,這樣永恆的德才會充足,複歸於大道、萬物的始初純樸。善為道者,由於能把握大道的整體,從而能複歸於嬰兒的狀態,從而實現自覺的人與天合一的理想效果,實現“人”與“天”的同歸之功效。

 

  “同歸性”思想在老子《道德經》中是論述得很豐富的。“歸根”、“複歸於無物”、“乃複至於大順”、“配天”、“輔萬物之自然”、“複歸於嬰兒”、“複歸於無極”、“複歸於樸”等,論述的是同一種思想同歸性思想。“天”與“人”將同歸於道,不論是出之於道,還是入之於道,皆是道體的變化流轉,周行不殆。

 

(四)、天人“同律性”思想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宇宙的羅網恢恢然寬廣,稀疏而不會失漏。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誰能逃脫宇宙的這一寬廣無邊的羅網?無一例外。范應無說:“包羅無外,如大網焉,雖稀疏而不失巨細,善惡皆不可逃也。此聖人所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妄為也”。天網者,宇宙客觀規律也。猶如網路體系,人們均要按此規律行事,方可生存與發展。余培林說:“天道的作用,好像一個大網似的,籠罩的範圍無所不包,真是廣大極了。它雖然是稀疏的,卻從來沒有一點漏失。”“天”與“人”同受約於“天網”宇宙客觀規律。

 

“天道無親,恒與善人。”(七十九章)宇宙自然的大道,沒有親疏,永恆給予善為道的人。

 

  “‘天道無親,恒與善人’,其一,著眼在‘無親’兩字,亦即‘不仁’之意,是不依人的善惡親疏而有所影響的,‘天道’自然,其作用是純任客觀天然的;其二,它揭示了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關節點,乃在於此一‘善’字,即要善於以人合天,善於以我合道,遵從自然規律行事;其三,以人合天,天人合一,俱統於道,同溶於道。”(《老子傳真》第508頁)

 

  “天道無親”,是沒有什麼後門好走的,有道是:道是無情勝有情。有情、無情俱在“唯道是從”中。但天道並不是絕對的無親、絕對的無情,她乃“恒與善人。”大道的胸懷乃向一切“善人”敝開著。“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與“天道無親,恒與善人”是道的一體兩面,均將天下萬物視為一體,一視同仁,天下萬物只有唯道是從,只能輔其自然而不敢妄為。妄為了,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一切均要受到大道規律的支配。這就是老子的萬事萬物的同律性思想。

 

(五)天人“同一性”思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三十九章)往昔得到了“一”的:天得到了一,因而清明;地得到了一,因而安寧;神得到了一,因而靈妙;穀得到了一,因而盈滿;侯王得到了一,因而天下走上正道。

 

  “天”與“人”都要得到這個“一”,才能“以清”、“以寧”、“以靈”、“以盈”、“以為天下正”。“一”者,即樸,即太極,是道從無生有的開端。“道生一,”(四十章)夷、希、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十四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十章)“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二十二章)抱一無離,就是“得一”,“道的本體虛無,無不可見,一為有之始,序數之端,為樸,為太極,舉一以況道,是以得一,就是得道。”(《老子傳真》第267頁)“一”在道的化生全過程中,居於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具有無窮之妙用。因為“道恒無名。朴雖小,而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三十二章)守樸,即守一;返樸,便是歸一。“老子曆舉自然界天地和人類歷史精神和侯王‘得一’的典範,來明證天、地、神、谷、侯王之所以能夠清、寧、靈、盈、正,不但得以生存,而且有充沛之生命活力,欣欣向榮,皆由於‘抱一’有成,而為‘得一’的必然結果。此乃古之善為道者、善攝生者唯道是從,知和曰常,從而得道的體現。”(《老子傳真》第267)得一就是得道,然後同體而同質,因而同一。善為道者唯道是從,與天合一,與道合一,視為同一。這就是宇宙的整體性即“一體性”亦即“同一性”思想。“整體性要求是人類哲學思考的萌芽。”(蕭昆燾《自然哲學》)哲學思考就是整體思考,並揭示從大宇宙(天)與小宇宙(人)、自然大生命與人體小生命的聯繫性、同一性。“天”與“人”的同一性,當然不是指具體事物現象的同一性,那是十分荒謬的。這種同一性,是從宇宙的究竟的終極的方面來說的。

 

  老子“認為人生不是孤立的,從根本上來說,它是屬於自然界的產物,但同時又是屬於整個人類社會的,而整個人類社會也是自然界的產物。”“因此,他不但突破了個人這個小圈子,而且突破了人類這個大圈子;不但突破了現在這個小圈子,而且突破了歷史這個大圈子;不但突破了萬事萬物這個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天地這個大圈子。他把人類的思考範圍,從人生擴展到整個宇宙,將個人與社會與天地宇宙都置於‘道法自然’這樣一個整體的巨大系統中來;把有限的人生、社會、人類放到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來;更將有形的萬有放到無形的妙無中來;並將此兩者有機地和諧統一起來。”(黃友敬《老子氣功學道德經》)

 

這是老子“天人合一”觀所具有的宇宙視野和胸懷。它既否定了利己主義,否定了自我中心主義,又進而否定了人類中心主義。老子《道德經》中深邃而豐富、有機而完整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光輝不朽、卓越高超的,將曆千古而常青,有待於我們不斷深入探索的。

 

 

  當前,世界性的“老子熱”、“大道熱”的確是洶湧澎湃,大勢之所趨,不是出於人力之所為,而是人類歷史的命運所內蘊的自身的要求,即從對自然、對自身本性的異化,而複歸於自然、複歸於道,以期實現萬物和諧、“天人合一”的不可抗拒的要求,也即是歷史必然性的作用。在時代面臨著世紀交替和千年過渡的時刻,人類能否繼續生存下去的問題(世界性的生態危機不是危言聳聽的!)已經由嚴峻的生態危機情勢刻不容緩地提了出來,在“生存還是死亡”的選擇面前,人類迫切需要一種真正的生存智慧。這一生存智慧,許多中外有識之士,尤其是董光璧教授所推崇的“當代新道家”:李約瑟、卡普拉和湯川秀樹等都於老子之“道”、老子之“天人合一”思想中找到啟示與方向。

 

  “我們必須時時記住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象征服者統治異民族一樣,決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樣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於自然界、存在於自然界的。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統治,是在我們比其他一切動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518頁)我國著名哲學家張岱年教授在《當代新道家》的序中,進而為這種“複歸”從哲學高度指出它正如恩格斯所說的:“自然過程的辯證性質以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人們不得不承認它”,“除了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從形而上學的思維複歸到辯證法的思維,在這裏沒有其他任何出路,沒有達以思想清晰的任何可能。”(《自然辯證法·<反杜林論>舊序》)19899月“21世紀科學與文化:生存的計畫”國際討論會,發表了《關於21世紀生存的溫哥華宣言》。www.taoismcn.com

 

  它嚴正指出:“地球的生存已成為人們所關心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

 

  它要求更新思想:“在當代科學中,機械的僵化的舊的宇宙模式已被一些新概念所取代。這些概念展示了一個不受任何機械規律硬性限制的、具有持續創造力的宇宙形象。人本身成為這種創造力的一個方面。以老的機械論模式所無法反映的方式與宇宙整體有著全面的聯繫。‘自我’不再是聽任大機器擺佈的機件,而成為創造性動力的一個方面,與整個宇宙有著直接內在聯繫。”

 

  它指出:“對一個恢復了生命節奏的大宇宙的認識,將有助於人回歸自然界,並理解自己與一切生命及物質世界之間的時空關係;承認人是造就宇宙的創造性過程的一個方面,會擴展人對自身的看法,並有利於其超越利己主義;克服過分注重其中某個方面而造成的身體精神靈魂這一統一體的分裂,人就會發現宇宙及其至高無上的統一性原則在自己身上的反映。”(黑體字系作者所加)

 

  二十世紀科學家的宣言,其中心思想不正是與老子的天人合一觀不謀而合嗎?時空雖然相距2500年,但卻遙相呼應著啊!

 

  對於人對自然界掠奪性的“拿來”,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極其深刻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大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老子傳真》第450頁)

 

  人啊!該打破“機械的僵化的舊的宇宙模式”,而展示一個“具有持續創造力的宇宙形象”,而“自我”應“成為創造性動力的一個方面,與整個宇宙有著直接內在聯繫。”

 

  人啊!去探索和諧生存下去的一種未來的模式吧!認識具有生命節奏的大宇宙,超越利己主義,回歸自然界。

 

  人啊!應盡力避免身體精神靈魂這一統一體的分裂。

 

  人啊!去“發現宇宙及其至高無上的統一性原則(即老子揭示的“天之道”)在自己身上的反映”(即老子要求的以人之道配合天之道)吧!

 

  “此時,人類在精神領域完全實現了自己,從而變成了完全的人,並且完成了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宇宙與人生的統一。此時,思維的解放,精神的自由,也得到了實現。”(肖昆燾《自然哲學》)

 

  這種“天人合一”的人類生存模式,是老子“道蒞天下”、“修之於天下”的大道理想社會,它與馬克思的人類理想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實乃人類世代相承的共同願望和理想追求啊!

 

  在馬克思看來,在共產主義社會,“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物件化和自我確立、自由和必然、個體和人類之間的真正解決。”“因此,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這不正是天人合一的理想社會嗎?

 

  恩格斯充滿熱情深邃地預見:“只是從這時起,人們才完全自覺地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只是從這時起,由人們使之起作用的社會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長的程度上,達到他們預期的結果。這是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反杜林論》)這不正是複歸於自然、大順于自然嗎?這不正是“道法自然”、使人成為域中四大之一的理想的自然的結果嗎?

 

  這不是歷史的偶合!它正是宇宙自然發展的必然性的顯現,它正是人類走向和諧與發展時代發自心靈深處的呼喚!它正是中華傳統文化老子“天人合一”觀對人類走向21世紀、走向未來所提供的時代反思啊!

 

  1994624日,江澤民總書記在參觀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時指示:“要多宣傳老子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要把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傳好,使‘三胞’和外國朋友瞭解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歷史呼喚高度,人類需要老子!

 

  複歸自然吧!實現天人合一。

 
站長推薦  
女人到了三十是否還美麗...
男孩最好別用薰衣草沐浴
十種常見食物令你更健康
乾隆皇帝的長壽秘訣
湖北百歲老人吃什麼
番茄能夠幫助男人增加精...
蘋果保護前列腺
按摩腳心能祛除百病
氣血充盈 .才能做美女
熬夜女人護膚專業Tips
美國研究:彩色唇膏可致...
百病生於氣的論點
神仙服食天門冬養生法
發現綠茶的功效
養顏抗衰老---黃耳舞茸菇...
產後調養——生化湯
神仙保健粥
神仙延壽酒
九大堅果營養禁忌錄
房室養生-房中節度



Copyright (C) 2008 四時養生保健網
為獲得最佳效果,請採用 Internet Explorer 5.0 及 Netscape Navigator 4.7 或以上瀏覽器,並以1024x768之解析度瀏覽。

聯絡站長|關于本站|網站地圖|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