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首頁

春季養生 夏季養生 秋季養生 冬季養生 男人養生 女人養生 中年養生 老年養生 房室養生 名人養生 道經養生
湯水保健 粥類保健 產後保健 小兒保健 妊娠保健 齋廚保健 藥膳保健 按摩保健 氣功保健 功夫保健 藥酒保健

《老學研究及其現代意義》

 
 
 
作者: 劉固盛 來源:中國道家 日期:18-11-2008

【摘要】 進行老學發展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不僅可以揭示老學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還有助於進一步深化現當代的老子研究,並為發掘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提供重要的啟示。

《老子》,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和道家經典之一,雖然字數不過五千,卻擁有一個博大精深、玄奧無比的思想理論體系,其內容涉及到自然、社會、人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一直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與儒家經典一樣,歷代都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對《老子》加以詮疏箋注,闡發玄旨,到元代時,“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餘家”①。自元以後,重新注釋《老子》的人,更難計其數,由此構成了一個極其賅博浩繁的《老子》注釋系統,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老學。

由於老子之道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多義性和抽象模糊性,因此,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學者,都可以對《老子》進行主旨不同的解釋。趙志堅雲:“以文屬身,節解之意也;飛煉上藥,丹經之祖也;遠說虛無,王弼之類也;以事明理,孫登之輩也;存諸法象,陰陽之流也;安存戒亡,韓非之喻也;溺心滅質,嚴遵之博也;加文取悟,儒學之宗也。”②杜道堅更從時代的高度加以概括:“道與世降,時有不同,注者多隨時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師之。故漢人注者為‘漢老子’,晉人注者為‘晉老子’,唐人、宋人注者為‘唐老子’、‘宋老子’。” ③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老子”,每一個注釋研究者也有其各自所理解的“老子”,這是老學發展的共同規律和最大特徵。因此,韓非、嚴遵、王弼、孫登……歷代注家總能從《老子》中解讀出不同的宗趣,闡發出不同的新義,從而保證了老學發展的長盛不衰。對此,熊鐵基先生總結說:“這如此眾多的‘老子’與作為原典的《老子》之間,可以說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既有繼承,又有發展。而正是這種聯繫與區別、繼承與發展的長久交織、演進,組成了老學發展的歷史,且賦予了它極為豐富的內容。”④ 顯然,與《老子》本文的研究一樣,進行老學發展歷史的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具體來說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揭示老學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

一部老學發展的歷史,就是各個時代的學者們根據政治、道德、思想領域的時代變化,不斷地對《老子》作出創造性解釋的歷史。因此,老學不僅自身形成了一個十分浩繁博大的學術系統,而且跟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學術史的發展密切相關。老學是與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的發展交融共進的,它與儒、道、釋三家的關係盤根錯節,十分複雜。據此,我們可以從思想史的高度重新認識和評價各歷史時期的老學作品。即是說,從這些老學作品中,不僅可以看出作注者對《老子》原義的領會和掌握,而且可以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並由此反映出一定歷史時期某些思想文化潮流的發展特徵。可以說,老學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試以對老子哲學思想的解釋為例。《老子》原典罕言心性,而是將“道”作為其哲學體系的核心,因此,宋元以前之注《老》者,一般不太重視心性問題,主要把重點放在闡發老子之道的本體意義上,這一方面,王弼的《道德真經注》及《老子指略》具有開創之功。在王弼以前的先秦兩漢哲學中雖然存在著本體論的內容,但整個哲學的重點並非探索宇宙的本體和統一性,而是在於宇宙的生成。對《老子》的解釋亦是如此,例如漢代的注釋家一般把《老子》“有生於無”中的“無”理解為陰陽未分的元氣,並認為它是一種最根本、最原初的物質,元氣又分化為陰陽二氣,由陰陽二氣構成了天地萬物,這種宇宙生成的學說僅僅局限在現象領域考察問題。魏晉時,人們對哲學的研討已不滿足於對現象的認識,而是開始探索萬物之真,萬物之本,萬物之性。於是,王弼緊隨時代潮流,在注釋《老子》時融進了新的時代精神,通過本末體用等範疇的運用,開發出了宇宙本體論的玄學思想。如他注《老子》“反者道之動”章雲:“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以無為本”成為了其哲學理論的中心內容。將老子之道本體化,這是王弼對老學的重大發展與貢獻。到唐代時,老學研究者對《老子》本體論的探索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其標誌便是重玄之學的出現。重玄之學是成玄英、李榮、杜光庭等一批道教學者在注釋《老子》時發展起來的,其建立和發展,是援佛入老,佛道相激的結果。不過,重玄之學之所以能夠在唐代蓬勃發展,除了佛教對老學影響增加的原因以外,亦有解《老》學者自身的因素,即唐代的《老子》研究者們對王弼等人建立的玄學體系已感到不滿,認為“魏晉英儒,滯玄通於有無之際”①, 王何失老氏之道,而流於虛無放誕”②。他們覺得魏晉清談尚未窮盡《老子》一書的微言大旨,象王弼主張的“以無為本”和裴頠提倡的“貴有論”,或趨於虛無,或流於實在,都是各執一偏。“貴無”實質上就是“滯於無”,“崇有”實質上就是“滯無有”,也即是說,玄學本體論乃“滯於有無之際”,因而顯得不夠抽象和超越,還沒有達到本體思維的最高層面。因此,重玄的旨趣,首先要破的就是玄學家的“雙執”,既不滯於有,又不滯於無,亦不滯於非有非無。重玄之學,正是通過這種否定之否定的方法,從而使本體論達到了更加抽象的哲學高度。宋代以後,心性之學作為一個時代課題而為儒、道、釋三家一起討論。對理學來講,心性之學是其最重要也最富特色的部分,而禪宗本來就以明心見性為其教旨,道教亦積極發展了自己的心性論。因此,此一時期的老學既受到道教的輻射,又得以禪宗的影響,再加上理學的刺激,其有關《老子》哲學思想的解釋出現了新的突破,心性學成為了《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重心。以心性解《老》,是宋代以後老學發展中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儒、道、釋學者莫不為之。例如蘇轍在《老子解》中提出了“道之大,複性而足”的觀點,將“性”與老子之道等同起來;邵若愚的《道德真經直解》認為“心常無欲者,乃眾妙之門”,《老子》之真諦在於教人“無心”、“無欲”;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則直接把老子之道解為“本心”,認為自然本心,合乎天道;白玉蟾的《道德寶章》更是將老子思想解釋成了一套系統的道教心性超越理論,等等。心性理論的創發,充分反映了宋元老學發展的時代特色。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老學發展史上,王弼注釋《老子》闡發玄學宗旨,建立起了宇宙本體論的哲學新體系,這是對《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第一次重要發展;唐代成玄英等人借《老子》以明重玄之趣,豐富和發展了玄學的內涵,這可以看作是對《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第二次重要突破;而從唐代的重玄本體到宋元時期心性理論的演進,則可視為《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第三次重要轉變。老子哲學思想解釋的這三次突破,不僅是中國老學史的中心內容之一,而且構成了中國哲學特別是道家哲學發展史上的一條重要線索。

二、進一步深化現當代的老子研究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思想解放與“文化熱”這一大的背景之下,道家文化研究也66益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作為其核心的老子研究,更是廣受關注的重點,其研究不僅在方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且成果十分豐富,老子研究領域呈現出一派盎然的生機。然而,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老子之道的闡釋有時過於晦澀,某些比較研究較為牽強,把老子的個別思想因素誇大為整體思想,等等,這些對老子的誤解不利於老學的繼續發展。那麼,如何克服不足之處,更深入地開展老子研究,便成為了廣大老學研究者共同思考的問題。在一些關於《老子》的學術研討會上,朱伯崑、鐘肇鵬、熊鐵基等先生都一致認為,要想促使老子研究走向深入,就必須同時展開老學發展的研究。

對歷代解《老》的著述加以清理和總結,其于現今和以後的老子研究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其一,有助於正確理解中國古代兩千餘年以來的老學著作。我們在今天研究老子,不可能完全脫離過去的老學傳統,不過,在浩如煙海、異說紛紜的古代《老子》注本面前,人們往往無所適從,不知所取。而老學研究正是致力於老學的主要線索的勾勒以及各個歷史時期有代表性的老學作品的分析,並指出其對老子思想有所創造和發揮的地方,這對今人正確把握這些老學著作,是大有好處的。其二,有助於正確甄別現當代的老學研究成果。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老子”,這一老學發展規律既適用於古代,同時也適用於現當代。雖然現當代的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與古代相比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古今老學也顯示出了巨大的差別,但老學與時代發展的相互制約關係,古今是一致的,當今的老學研究,同樣離不開相應的時代特點與時代需要。根據這一點,人們便可以區分那些66益增多的老學研究成果的價值大小,並有意識地促使老學研究朝符合時代主流的方向發展。其三,有助於正確領會《老子》原意,以至深化當代的老子研究。雖說“道德真經,包含眾義”,但也並非可以如天馬行空,任意發揮。從老學研究中可以發現,研究《老子》應該有廣闊的視野,將《老子》置於其形成與發展的具體歷史過程中來加以理解和把握,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闡發出《老子》的實際內涵,從而促進老子研究的深入發展。

三、為發掘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提供啟示

老學發展的特點告訴我們,衡量《老子》注釋價值大小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看它是否在老子原有思想的基礎上做出了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因此,我們今天的老子研究,就必須將老子思想的強大生命力與時代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力圖把《老子》切入現代社會,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去發掘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

八十年代以來,學界對於《老子》的研究,完全可以用“多元化”來形容,所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包括哲學、宗教、政治、美學、史學、氣功、養生、管理、謀略、處世、自然科學、環境保護、建築、軍事、經濟、法律、教育、倫理、醫學、心理學、語言學、邏輯、文學、文獻學等二十多個方面,其中不乏傳統的研究專案,如哲學、宗教、政治、養生等,但相當一部分都是八十年代以後才出現的新課題,這充分反映了老學研究者的開拓創新意識。在研究的過程中,學者們還發現,《老子》這部兩千多年前產生的經典,與當今社會並非格格不入,相反,在許多領域,都可以從中創發出新的現代價值。

那麼,從老學發展的角度看,我們應該怎樣進一步去發掘老子思想的現代價值呢?答案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如何使《老子》更好地順應時代的需要。

例如《老子》思想與現代科學的關係,就是老子研究中一個極富新意的問題。最初是國外一些著名的物理學家如湯川秀樹、卡普拉等人提出《老子》一書中包含著現代科學精神,認為老子的宇宙生成圖式,對於解釋量子力學理論所觀察到的物理世界是富有啟發性的。湯川秀樹還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①李政道亦曾談到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與量子力學中的“測不准定律”具有相通的地方,他說:“牛頓力學已被量子力學來代替,在量子力學中有條很基本很重要的定律叫‘測不准定律’。這條定律說,我們永遠不能測准一切,任何物體假如我們能完全測定它在任何一時間的位置,那在同一時間,它的動量就無法能固定。對普通一般物體而論,動量不固定,就是速度不固定。既然速度不能固定,那就無法預定這物體將來的路線了。從哲學上說,‘測不准定律’和中國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頗有符合之處。”②湯川秀樹、李政道等站在現代科學的高峰來發現老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這一做法給人以很大的啟示。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探討老子思想與現代科學的關係,如有學者論及宇宙的量子創生說與老子的宇宙虛無創生說在哲學上互相吻合,還有學者論及了老子思想與現代宇宙空間學說、老子與現代生物學、老子與自然數生成理論、老子與質樸性原理、老子的懷疑精神與科學發展之間的密切關係等。總而言之,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理解《老子》,將會獲得一種非凡的新意。這一毋庸置疑的事實,對目前的老子研究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希望之所在。 www.taoismcn.com

除發掘老子哲學中的科學意義以外,《老子》中的管理思想也是值得注意的。美國人艾博契特所著《二十二種新管理工具》一書談到管理的過去與未來是,引用了《老子》的“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並議論:“講這幾句話至今已有二千年歷史,它代表見識不凡的管理者長久以來都在努力,但仍未有人能夠趨近這種道的境界。從某種意義來看,管理者的歷史,也就是試圖實踐這項基本觀念的歷史。”西方人對《老子》如此推崇,是他們看到了它與現代經濟發展、現代管理之間確有相通之處。國內學者亦認為可以通過老子的哲學思想合理生髮出現代管理藝術並獲得符合我們時代精神的新鮮啟示,如老子與企業管理、老子與市場經濟等題目都是有文章可做的。此外,象老子與生態智慧、老子與環境保護、老子與人生處世、老子與教育等諸多方面,我們都可以闡發出可資借鑒的現代價值來。

這裏有一個問題必須強調,當老子創作五千言原典的時候,當然不可能想到我們今天講的這些現代意義,但由於老子之道的博大精深和高度靈活,我們可以從中開發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思想,這樣的闡釋往往更有現實價值,由是正體現出老學本身的固有規律和發展特點。

至此,我們可以認識到,研究老學,不僅可以看出老子極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滲透力,而且對當今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正確理解和運用《老子》,進一步開發其現代價值,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劉固盛(1967--),歷史學博士後,華中師範大學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老莊學及儒、道、釋三教關係的研究。)

 
站長推薦  
女人到了三十是否還美麗...
男孩最好別用薰衣草沐浴
十種常見食物令你更健康
乾隆皇帝的長壽秘訣
湖北百歲老人吃什麼
番茄能夠幫助男人增加精...
蘋果保護前列腺
按摩腳心能祛除百病
氣血充盈 .才能做美女
熬夜女人護膚專業Tips
美國研究:彩色唇膏可致...
百病生於氣的論點
神仙服食天門冬養生法
發現綠茶的功效
養顏抗衰老---黃耳舞茸菇...
產後調養——生化湯
神仙保健粥
神仙延壽酒
九大堅果營養禁忌錄
房室養生-房中節度



Copyright (C) 2008 四時養生保健網
為獲得最佳效果,請採用 Internet Explorer 5.0 及 Netscape Navigator 4.7 或以上瀏覽器,並以1024x768之解析度瀏覽。

聯絡站長|關于本站|網站地圖|免責聲明